内需怎么发展,当然要靠消费。
设想可以很美好,比如说,立华我现在幻想,群众对吃穿的消费品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出行有车的诉求水涨船高,对中高端消费品的渴望难以阻挡,那么传统消费就可以原地增长。
再比如,立华我又开始了幻想,群众对文旅热情似火,天天想着海岛邮轮,大漠蓝天,对保健的重视无以复加,没事小健身,有事大体检,天天吃补药,顿顿有人参,那么新型消费也可以很快腾飞。
还可以比如,立华我又开始了幻想,群众拿起手机发现互联网真不错,在线文娱玩的风生水起,共享经济搞的不亦乐乎,网络直播看的心里荡漾,当时就是兄弟们买它,那么互联网+消费就立马大幅向好。
问题不在于如何通过基建,通过经济布局,通过规划去保证上面说的产品出现,也不在于推进投资,搞好营商环境,更不在于搞好物流,建设品牌,亦或者是推进城镇化。
毕竟立华我幻想的群众也会幻想,但凡有钱,谁不想去天涯海角玩,但凡有钱,谁不想顿顿吃山珍海味,但凡有钱,谁不想穿好衣服开豪车,群众都是人,是人就有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什么是美好生活?
住的舒服,吃的爽口,行的便捷,玩的开心,老有所养,学有所成,病有所医,幼有所育。
这就是美好生活,没有多复杂,不用搞复杂的量表去量化美好生活,对美好的生活的期待就出来了。但凡手里有钱,身上没事,谁不想去消费一下?
问题在于手里没钱。群众的手里没有钱了。
城市里面,一个月男人工资6000,女人挣4000,供一个女儿上学,到手1万元,如果不在一线城市,这算是高收入家庭。
结果房贷就要扣掉4000,还有6000元的结余,就算没有任何改善伙食,也不去应酬,三口人自己做饭,一个月的伙食也得2000元。
一个月下来还有4000元,就算大人一件衣服不买,女儿一场电影不看,老公没爱好,老婆不去玩,除了吃饭,甚至水电燃气手机费都没有一点,一年满打满算,能凑4万8千元存款。
再加两千,算作5万,一年,一个家庭只活着,还是高收入的家庭,只能攒出五万元。
能干什么?
且不说一年到头总要买点衣服,都买便宜的,花了1千,平时水电燃气,一年1千,北方取暖,取暖费算3千,亲戚朋友办红白喜事,随礼2千,养车的油费和保险加起来算3千。
这就是一万的支出。还剩4万。稍微在维生之外,做一点点消费,一年就又要没1万,这还没有算孩子的教育费用,上个兴趣班,或者补习班,1千总是要的,还没有算生病看病,孝敬老人,过年回老家。
到头来一个家庭一年能剩的钱,甚至不到3万。
3万看起来不多,真攒起来难于登天,一年3万,我上面所有的幻想,最终都是幻想。
想的再怎么好,如果不切切实实让老百姓手里的钱多起来,出再多的政策,最后还是幻想,就像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讲了几十年,最后房价涨到天上去了。
讲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话可以说的很好,但是,配套的政策一点不出,房价能遏制住吗?
答案只有不能。
限购加限售,大面积土拍,用限制调节需求,用土拍扩大供给,最后供给大于需求了,房价能下不去吗?配套政策出的好,房价能遏制住吗?
答案是能。
光讲要干什么,解决不了问题,要搞好配套措施,才能解决问题,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讲一堆增大供给的东西,用处不是很大。老百姓手里没有钱,拿什么消费?
想要让消费起来,首先得做好一次分配,让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让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最主要的,就是要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不仅仅要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让劳动者都知道工资是怎么构成的,更要从法律层面健全劳动者工资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最应该做的是,对于加班不给钱,违反劳动法,没有按照劳动法付加班费的行为,给予严厉惩处。
一次分配做好了,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消费和内需才能实现。就算不想做一次分配,直接给群众按人头发钱,也是一种办法。
否则,谈什么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