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一个代理公司谈车险业务,除了营运车和非营运车险政策外,特别提到新能源车辆业务政策。
我就告诉他,去年12月27日新能源车专属条款上线以来,由于整体赔付率差,新条款上线后整体折扣较之前有所提升,销售费用又进行下调,导致客户反馈保费上升。这个确实不争的事实,整体市场都是这样的。
今天我从车险的角度,去看待新能源车险市场。有几点思考,给大家分享:
01
新能源车险市场是未来
先分享几个数据:
2021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创纪录的49.8万辆,2021年总销量超过330万辆。这比2020年的全球销量(320万辆)都要多。
基于新车交强险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91.7万台,同比去年增长155.4%,在狭义乘用车市场全年渗透率达到13.8%;其中12月销量为48.4万台,当月销量已占汽车总销量的21.3%。
政府计划到2025年实现20%新车销量为新能源汽车的目标。鉴于2021年新车销量中的15%已经是新能源汽车,2021年12月当月,新车销售占比为21.3%,所以20%的目标,很有可能在2022年实现。
公安部于2022年01月12日发布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新能源汽车784万辆。其中,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
2021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9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11.25%,与上年相比增加178万辆,增长151.61%。近五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最新汽车资讯
1、比亚迪(002594)公告,1月新能源车销量9.32万辆,同比增长361.73%。
2、2022 年 1 月小鹏汽车交付共计 12922 台,同比增长 115%;
3、理想汽车2022年1月交付12268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28.1%;
4、哪吒汽车1月交付11009辆,同比增长402%,连续3个月单月交付量破万;
5、蔚来汽车公布2022年1月的成绩:共交付新车9652台,同比增长33.6%;
6、零跑汽车公布2022年1月交付数据,1月交付达8085辆,同比增长434%;
7、极氪汽车1月销量达3530台,开启交付后仅100天累计销量突破了9500台;
从各车企的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新能源车辆仍然保持高速增长,虽然现在新能源车辆占比仅2.6%,但是由于新能源车险车均保费高,实际保费占比高于车辆占比。
综上,所以新能源车险是车险市场的未来,一定要在开始阶段就抓住新能源车险的的发展,尽快建立自己的风控体系,尝试拥抱新能源车险。
02
如何看待新能源车险赔付率高的情况
当前新能源车险安全性其实是高于传统燃油车的,但是赔付率却明显高于燃油车,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车险理赔与核保的角度,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a、新能源车损险理赔成本高于传统燃油车
新能源车辆最核心的部分莫属于“三电系统”,分别是:电驱、电池、电控系统。电池是整个新能源车的核心,新能源车辆的电池包大概率的安装在车辆的底部底板位置,造成车辆只要托底,很有可能就将新能源的命根子,蓄电池给拖垮了,轻则更换外部壳体,某些披着高精尖技术的蓄电池,可能就需要更换蓄电池总成,从而直接拉高了新能源车辆的赔付率。
三电系统的价格可以用句小品的经典台词,“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并且还有所谓的“技术商业机密”的行业规则加持,造成出了车辆事故之后,维修费用蹭蹭的往上起飞,对比保费来说,自然是更多,稳稳地拉高赔付率。
海外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美国HLDI的一项研究显示,新能源汽车的碰撞理赔案均成本比传统燃油车高出10%以上。相对来说,三者险的案均成本差距则小很多。车损险案均成本主要由工时费和配件成本组成。近期美国Mitchell公司的一项研究显示,新能源车损险维修的平均工时比传统燃油车高15%以上。
工时费方面
如图所示,新能源车与同价位级别的燃油车款相比,工时费平均高出约14%。其中第1、2、4组对比都是不同品牌下价格和车型类似的车辆,而第2组对比则是同品牌、同车款中不同燃料类型的车辆。
图2. 四组同价位级别的新能源与燃油车工时成本对比
这其中,被调研的四组车辆的具体价位和级别信息如下。
_ |
新车含税价范围 |
车辆级别 |
Pair-1 |
5-10万元 |
紧凑型车 |
Pair-2 |
5-10万元 |
紧凑型车 |
Pair-3 |
20-30万元 |
中型车 |
Pair-4 |
50-100万元 |
大中型车 |
b、新能源车险频度高于传统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新能源车主中20-30岁青年群体占比快速增加,20岁以下车主也开始出现。对经销商和用户的一项深度调研发现,越来越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家庭同时拥有至少一辆传统燃油车。他们往往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家庭的短途代步工具,供驾驶经验相对较少的家庭成员使用,会导致车险频度的提高。
众所周知,噪音较小是新能源车的一大优点,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交通隐患。驾驶员可能因为隔音效果好而错过道路紧急情况的提示,而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辆也可能忽略正在启动或低速行驶的电动汽车,从而引发安全风险。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根本差异之一在于,高度智能化的辅助驾驶和电子控制系统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如电控刹车和自动驾驶等。但当前技术的不够完善,会导致新能源车出险频度会高于燃油车。
比如:之前在网上反馈的新能源汽车刹车问题:
但是需要客观的来看,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是变化的,是相对的。现在的数据,只能表示按照之前的的保险条款和现有的科技运行下的结果。
去年12月27日新上线的新能源专属条款,中保协测算,整体赔付率会稳中有降。
而且新能源车的背后是科技,而科技进步的速度又是超乎我们的想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势必也将逐渐的降低以致消失,但就像现在新能源车电池爆燃的风险一样,后面可能还会有新的风险出现。
未来,考验保险公司的也许是如何跟上突飞猛进的电动车技术!毕竟,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对抗风险能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新能源车保险的费率走低也应该是一个必然。
03
新能源车险定价策略的思考
a、谁抓住年轻消费者,谁才能掌握未来
一位新能源车企的保险部负责人透露:“对我们来说,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保险公司对于年轻消费者的服务理解。保险公司不能再想着拿以前的车险承保理赔策略去应付所有的消费者。我们愿意与所有具有创新探索精神的保险公司合作。”
这更表明,对于保险公司下一步的新能源车险发展而言:“谁抓住年轻消费者,谁才能掌握未来。”
从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47.83%的新能源车用户年龄为26-35岁,这一年龄层次用户占比最高;如再加上19-25岁的10%的用户占比,可以说年轻消费者已经是新能源汽车最主流的消费群体。
b、市场策略制订时的建议
笔者也从市场上面了解到,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对于新能源车型的定价和费用都是谨慎态度,定价较之前条款比较起来,有一定的提升,费用也大幅下降。我认为是不合理,有几条建议可供参考
- 依据公司自身历史经营数据,对新能源车定价模型进行重新评估和完善,重点从车种、使用性质、车价、车龄、品牌、电池制造商等维度出发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及核保规则,并定期实施回溯及动态调整,不断提升承保策略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 借助外部合作数据,挑选相对发展成熟的品牌和车型,同时基于更多的从人、从驾驶行为、里程等信息,加大风险的筛选能力和定价能力。
- 模式共建,对于有可能进行主机厂深度合作的品牌,可以从长期共建的角度,进行成本打包和共同的风险控制。
- 做好车型和客群的筛选。对于品质较差的业务,同步提升净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