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分析中比较重要的是未来的利润流和现金流,而各种估值方法中,涉及到未来的就是折现法了。4 而且折现法非常适合进行价值分析,为什么呢?
这个就需要回到价值的概念,价值都体现在物品的有用性上,股票的有用性是因为它代表着对公司未来盈利的剩余索取权。因此价值分析要求的是公司未来会有持续的盈利,并且未来的盈利是可以估算的。这样的条件下,就自然就可以使用折现法进行估值。
而那些个成长股,实际上并不适合采用折现的方法,主要是通常成长的代价是高资本开支,导致这些股票的现金流通常不稳定。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股利折现模型(DDM)。
相对于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DCF),股利折现模型更为简单,股利是一家公司实际派发的,发了多少就是多少,不需要我们再去进行调整。并且股利这个东西是实打实是归属于股东的,完全没有任何归属上的争议。
当一家公司可以用DDM进行估值,不仅是表示这家公司在历史有分红、分红稳定,而且还要求分红的金额足够高、能够持续维持,如果分红数额比较小,采用DDM模型算出来的估值会很低。
跟其他的折现模型一样,DDM的主要工作是在利益流的估算上,也就是未来的现金股利流估计。对于未来的估计,我们通常会参考历史的分红情况,并且由于这类企业的增速通常较低、不需要突然的资本开支,因而历史的分红的参考意义往往很大。
为了估算未来的现金红利情况,可以用简单的模型,比如直接根据历史的分红进行外推,也可以用更复杂的模型,比如拆分公司的业务结构,预测公司各个产品未来的销量等等。拆分得越细,逻辑性越强(是不是更加准确,则不一定)。
预测年数总的来讲是不能太少,但是太多也没有意义,因为距离现在越远,就越模糊,尤其是涉及定量的分析,可信性会大幅削弱,3-5年是比较中肯的区间。
那么回到估值上,假设某项目存续是五年,未来五年的股利分别为110,121,133,146,161,我们期望的收益率是10%(这个折现率之后会有专门叙述),那么这个项目付出多少的价格合适呢?
首先看第一年的股利,110块钱,如果现在卖110块,那肯定是没有人愿意买,是不是,因为现在的钱放在银行里面都有利息,“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因此要有折扣,在10%的收益率下,100块钱拿到第二年,正好是110块钱,所以,未来一年的股利如果是110块,人们给这笔红利的出价是100块。
然后是第二年的股利,121块钱,这个股利流是在第二年,因此,如果我们不出价购买这个项目,流下的对价可以吃到两年利息,在复利的假设下,只有当购买价*(1+10%)^2小于121块钱,这个项目才比较划算,得到的购买价也是100块钱(因为这个数字是我特地算的)。
同样,第三年的133块,现在的出价也是100块钱;第四年、第五年也都是100块。那么这个五年期项目的当前估值就是500块。
对于股权资产,存续期基本上不会是五年这么少,通常会假设公司会永远存在,不会倒闭。这里就有一个永续期的估值问题。按照上面的假设,如果第六年开始,每年的股利维持在177块钱,那么这个永续阶段股利流的现值就是:177/10%/(1+10%)^6,也就是1000块(数字也是特地配的)。
因此,包含永续期的项目的当前价格是1500块。
最后在简单地引出DCF模型。
DCF模型和DDM模型的差别就在于折现对象不同,也就是数学公式中的分子不同。
当然,由于DCF中的自由现金流也有多种,折现率可能会有所差别,因为如果现金流中还包括债权人的利益,使用的折现率就不同,毕竟债权人能够优先于普通股股东获得偿付,这种保障下,需要调低折现率。
其总的计算公式与DDM基本类似。但是问题就在分子上,与现金股利的明确性不同,自由现金流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财报中并不会公布自由现金流,只能根据定义和经验进行估算。
与现金股利直接给股东的不同,自由现金流代表着名义上归属于股东的现金流,但是实际上会不会给股东则是另外一回事。具体该怎么去估算,将在下一篇文章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