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1, 2023

【官场故事会】仕途的跃迁

【官场故事会】仕途的跃迁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索额图有个外号——“三只眼”。

所谓“三只眼”,意思就是说大清官场里的各种犄角旮旯事儿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与洞察官场百态相匹配的能力,是索尔图可以将朝廷上下所有三品以上官员的履历全部熟记在心。

一次朝堂之上,康熙偶然间提起了索额图这个外号,并让他讲一讲姚启圣的故事。

果然,索相侃侃而谈,信手拈来。

听完他的一番介绍,姚启圣为官的形象顿时活灵活现的出现在大家面前。

清代的三品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

康熙年间,大清的三品以上官员大概是几百这个量级,几十年轮换下来数量不少。

尽管人数众多,但混过仕途、尤其是混过组织部门的朋友其实能够体会到:

剧中对索额图的这种设定绝非是艺术夸大。

现实官场中,的确有人能够做到将几百上千份的简历装入脑中,宛如一本“官场活档案”。

【官场故事会】仕途的跃迁

如果大家脑海里的简历足够多、足够细,至少能够收获以下几点:

1、人物之间可能的“交集”

官场之上,谨言慎行。

想要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最基本的一项技能是要熟知周围人的履历与社会关系。

比如你的领导曾经做过A县县长,那么当单位里突然出现一个与A县有关系的同事时,则应立即联想到一些“可能性”。

即使他看起来似乎没有受到特殊照顾。

2、不易发现的尊卑秩序

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几位同志的职级是差不多的。

但如果对每个人的简历都了然于胸,追溯的久一些,或许会发现其中隐藏的尊卑秩序。

比如哪一位是大家的“老领导”,曾对某某有过知遇之恩等。

这种圈子里的自然权秩序十分关键,有些时候比台面上的职级更重要。

3、仕途中的“跃迁点”

大家看的简历越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成功人士的履历中往往有几处明显的“跃迁点”。

什么是跃迁点呢?

正如一个人一生中的绝大多数财富是凭借一次或几次关键交易获得的一样。

仕途中的成功者,往往是多经历了几次“破格提拔”或者“时代机遇”。(《高育良:宦海沉浮》)

如果从踏入仕途开始画一张折线图,那么这张图里的折线会有几次明显的斜率突变。

接下来的篇幅, 便主要来聊“跃迁”这一话题。

【官场故事会】仕途的跃迁

年轻人们一起踏进官场,有的飞黄腾达,有的索然度过一生。

究其原因,差距很多时候并不在于日复一日的努力程度,而是因为前者的仕途中多了几次“质的提升”。

一般来说,普通人想要成为官场中的幸运儿,通常得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是起点高。

A君是在省委办公厅开启的仕途,B君在县委办公厅开启的仕途,祁同伟是在乡镇司法所开启的仕途。

这便是起点高低不同。

“起点”这个东西是很难追的,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赛道和上限。

抛开下基层锻炼的特殊情况,新公务员录取到一个县局/区局里,上限大概就是局长、镇长或者街道主任。

几乎不可能逃脱出县这一层级的束缚。(《中县风云录》)

框架所限,非能力原因。

【官场故事会】仕途的跃迁

第二个特征是领导赏识。

大家纵览简历,尤其是市局、县局一级官员们的简历,他们的仕途中往往只有那么一次或两次跃迁。

有的是遴选考录,有的是援疆援藏,有的是特殊机遇……

跃迁的原因五花八门。

凭借着一两次机遇,局长完成了对仅靠熬资历上升的副局长、科长们的超越。

但如果想要再往上走、一直当幸运儿,在自身过硬的同时必须得有“后劲儿”。

此时就会出现一股“固定的力量”,不能再是“五花八门”、碰运气。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这种“固定的力量”主要是靠领导赏识,与领导建立起更紧密的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是秘书群体。

一批年轻人同时被分配到省委办公厅工作,李达康服务的领导后来脱颖而出,成了省委书记。

于是李达康年纪轻轻就被外放县长,之后一路做到吕州市长。

尽管在吕州市长任上与老领导关系闹僵,但年富力强封疆大吏的身份已然确立。

好比拖拉机已经被摇了起来——跨过了最艰难的启动阶段。

【官场故事会】仕途的跃迁

最后一个特征是历史机遇。

所谓历史机遇,即在仕途生涯特殊的几年里,凭借某些时代背景完成对同僚们的超越。

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呢?

大家稍加思考便能悟到,大都是涉及到立场选择的事件。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一次淘汰掉一半的人,两次只剩下四分之一。

纵览建国后的仕途故事,其实在九十年代之前,这种涉及“时代背景”的历史机遇比比皆是。

正因如此,才会经常出现今天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年轻干部”。

而他们的背后,是恒河沙数般的人做了“分母”。

【官场故事会】仕途的跃迁

总结一下。

本篇以“三只眼”索额图为引子聊了有关官场简历的话题,引出了“跃迁点”这样一个概念。

喜欢官场小故事的朋友,不妨去多翻一翻简历库。

对感兴趣人物的“跃迁点”做一些探索,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如果大家能够通过足够多、足够细致的履历将官场之上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那么很多事件就会变成一副完整的画面。

由面及点,从而对历史人物的特性、立场等要素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毕竟人事即政治。

人事变迁的背后,从来都不是一件单纯的事情。

相关文章

财保研习社高端交流群

spot_img

热 门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