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2, 2023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本篇为“十大元帅”系列的第五篇,讲述贺龙元帅的故事。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本篇分为四个小章节:

1、南昌起义

2、红二方面军

3、从西南到京城

4、短暂的辉煌年代

前重后轻,先讲贺龙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南昌起义。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1925年4月任澧州镇守使时的贺龙,时年29岁

1、南昌起义

贺龙早年是“讨袁护国军”出身,曾加入过国民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

早在1923年6月,他即被孙中山委任为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属于“出道很早”的一批人。

在二十年代里,贺龙担任过“建国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澧州镇守使等职,是早期孙中山依仗的地方军事势力之一。

1926年7月,贺龙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

受进步思想影响,贺龙对我党一直非常有好感,邀请了共产党员周逸群担任其下属部队的政治部主任。

1927年7月上旬,时任20军军长的贺龙在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分共”前夕会见周恩来,表态拥护我党的主张。

之后贺龙率部秘密开赴南昌,成为起义的第一主力。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昌起义的部队主要有三支,其中两支是国军第二方面军张发奎的部下。

1、叶挺部

第二方面军下属第十一军,叶挺为副军长(起义后任军长),聂荣臻为党代表。

第十一军成分比较复杂,其中:

  • 第十师师长为蔡廷锴,起义后蔡率部脱离义军,后赴福建被任命为第十九路军军长,参加过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 二十四师是个空架子,叶挺现组建的。

  • 二十五师的根基即叶挺独立团(七十三团),是我党早期重点耕耘的军队力量。起事后在南昌改编,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不认识的建议百度)任党代表,陈毅为该师下属的七十三团党代表。

2、贺龙部

第二方面军下属第二十军,贺龙为军长,周逸群为政治部主任。

二十军一开始只有两个师,南下途中新建了第三师,周逸群兼任师长,党代表为大名鼎鼎的“帝师”——徐特立。

3、朱德部

朱老总时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兼第九军副军长。

虽然挂了个“副军长”的名头,但他实际能指挥的主要是第三军(“建国滇军”)的军官教导团,朱老总兼任着该团团长。

当时国民党江西省的主席朱培德是朱德的老同学,朱德是投奔他才谋了这个“南昌市公安局长”的职位。

朱培德属于较温和的“反动派”,曾“礼送”红军指挥官方志敏离开其控制区。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简单梳理一下以上三支起义力量不难发现,叶挺部虽然战斗力较强,但兵力是一个师的配置。

朱德部作为“坐地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过主力只是一个教导团。

因此南昌起义中唱主角的,毫无疑问是贺龙部。

值得一提的还有刘伯承,他当时是国军第二方面军张发奎的参谋长。

还有一位非常有趣的同志——区寿年,他是叶挺临时组建的24师中一个团的团长。

之所以给他这个“团长”,主要是看了他舅舅、第十师师长蔡廷锴的面子。

南昌起义后区寿年跟着舅舅的那个师一起去了福建,后来在国民党那一直混到兵团司令,直到1948年豫东战役时被粟裕俘虏。

那么粟裕1927年在南昌义军中是个什么职位呢?

你没猜错,粟裕当年就在区寿年的那个团里,任学员班长。

据说俘虏区寿年后粟裕还在炕头拿出好酒请“老领导”喝了一顿,叙完旧后才把他送去战俘营。

再说一句题外话,2002年世界杯国足门将区楚良,是区寿年的孙子……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昌义军打响第一枪后,面对国军大军围剿,义军决定南下广东潮汕地区,以期从海路得到苏联共产国际的支持。

途中,义军遭到粤军和中央军的夹击,大败。

此次失败对贺龙的冲击最大——他麾下二十军的两个师大部投降,领导机关分散突围。

贺龙从香港辗转来到上海,又返回湘鄂西创办根据地,重新组织队伍。

叶挺朱德两部的队伍也被打散,至1927年10月下旬,朱德汇集残兵只剩下约800人。

朱老总环顾四周,发现团级干部只有74团参谋长王尔琢和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两人。

于是在天心圩整编会议上,朱德把所部800人编为一个纵队,自任纵队司令,陈毅任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

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井冈山。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贺龙、朱德与邓小平合影

2、红二方面军

1928年初,贺龙从香港、上海一路辗转返回他熟悉的湘西,与老搭档周逸群等组成了中共湘西北特委。

贺龙在这一带根基很深。

湘西一方面是他的家乡,另一方面也是他耕耘多年的地方——贺龙曾担任过湘西镇守使。

没过多久,贺龙便又拉起了几千人的队伍,还一度攻克自己的老家桑植县的县城。

1930年7月,贺龙率4000余人的队伍和周逸群部会和,组成了约1万人的红二军团,也就是后来红二方面军的前身之一。

贺龙一直担任红二军团的军事主官,但红二军团的两位“政治主官”却很不幸先后折戟。

周逸群于1931年阵亡,邓中夏(火烧赵家楼的主角)则被捕后于1933年9月21日被枪决于雨花台。

后来红二方面军一脉出的大人物比较少,也与早期“折损过大”有一定的关系。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会师前红二方面军的建制情况

严格来说,“红二方面军”这个编制名称是在1936年才出现的,之前这支部队是两个军团——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

川西分兵之后,中央红军主力红一军团(林彪)和红三军团(彭德怀)7000余人到了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和。

红四方面军八万大军则裹挟着部分红一左路军的部队南下。

1936年7月,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在四川甘孜与张、徐所率的红四方面军会和。

出于“种种考量”(比如防止红二、六军团被红四方面军吞并),中央通电指示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和红九军团(原左路军中红一那部分)合并,组成红二方面军。

贺龙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全军一万三千余人。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七大时的贺龙与任弼时,任老是红二一脉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七大”的常委

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赞誉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对他率领红二、六军团几乎没有损失便完成长征表示钦佩。

此后毛泽东还称呼贺龙为“老总”,使他成为仅有的三位“老总”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红二方面军整编为120师,贺龙任师长。

1955年授衔时,红二方面军一脉出了一位元帅(贺龙),一位大将(许光达)和六位上将。

上将中最有名的一位,当属王震——他当初是红二方面军两大主力之一“红六军团”的政委。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红军长征胜利后,红二方面军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甘泗淇、贺炳炎、关向应、王震、李井泉、朱瑞、贺龙。后排左起张子意、刘亚球、廖汉生、朱明、陈伯钧、卢冬生

3、从西南到京城

抗战期间,陕北根据地以120师为班底组建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为解放军“四大野战军”之一的“第一野战军”。

贺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戏份不是很重。

抗战末期,他逐渐退出军事指挥一线,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的身份承担大后方“萧何”的角色,统筹根据地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西北解放战争。

这一时期,贺龙还曾和仲勋同志搭档过一年多的时间,后者曾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政委。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贺龙与仲勋同志合影

解放战争末期,为支援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贺龙率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由陕入川。

十八兵团前身是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徐向前赴青岛养病后该兵团划归西北野战军建制。

入川后,十八兵团又转隶第二野战军建制,贺龙便这样来到大西南与刘邓会和,担任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

西南局时期的故事我们在《邓小平在西南局》一文中介绍过了,此处不再详述。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毛泽东亲笔书写的任命文件

1952年9月,贺龙入京担任国家体委主任。

贺龙任上开始组织筹划全国运动会,建设基层体育组织,逐步开创了我国的体育事业。

1959年后贺龙又从“体育界”跨界到“国防科工”界,出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抓了四年的国防科技建设。

这种“远离权力核心”的日子持续了很多年,一直到1963年。

 

4、短暂的辉煌年代

1959年庐山会议后,林彪复出主持军委工作。

不过林彪的身体嘛,大家都懂的,经常开会都得老婆“代劳”。

另一方面,与性格豪爽、大大咧咧的贺龙不同,林彪常常沉默寡言,对重大问题从不轻易表态,习惯打太极。

这让“负责协助林彪工作”的贺龙很是头疼。

1963年,林彪因身体原因主动请求养病,按军委副主席的排位,贺龙代替林出任了主持常务工作的军委副主席。

一晃几十年,他的军事生涯终于迎来了“第二春”。

贺龙任上主要干了这么几件事:

1. 组织部队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2. 部署东南沿海和中印边境军备工作

3. 处理塔城事件后中苏新疆边境冲突

4. 取消军衔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贺龙同金日成亲切交谈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贺龙曾随周恩来前往苏联访问,试图修复中苏关系。

这次访问对贺龙来说是一场“飞来横祸”。

11月7日举行的纪念十月革命招待会晚宴上,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对贺龙说了一堆“大不敬的话”。

这些话后来成为林彪、江青等攻击贺龙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按照他们的逻辑,为什么马利诺夫斯基偏偏对你贺龙“吐露心声”呢?

一定是有鬼……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1964年11月周恩来贺龙等人出访苏联归来,毛泽东和刘少奇罕见的一起亲自到机场迎接

1966年风波来临之际,贺龙作为“实力派”首当其冲的受到林彪、江青、康生等多股势力的攻击。

当年在秋收起义时,毛泽东曾用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激励部下。

到了文革时期,贺龙用菜刀袭击县长夺枪的故事反而成了罪过,被江青等污作“土匪”。

不仅如此,连1927年所谓贺龙“叛变”的问题也被翻了出来,说南昌起义前后贺龙曾给蒋介石、汪精卫、唐生智等人发过四封乞降电报。

这本是红卫兵在翻阅旧报纸时找到的一条小道消息——那个年代的新闻真真假假,只能当做笑料看。

为了把这条小道消息“坐实”,康生等人竟然想起了当年的“知情人”。

他们直接找到了贺龙二十年代的顶头上司唐生智。

新中国成立后,唐生智曾在人大政协等机构任职,六十年代时是湖南省政协的副主席。

可怜了七八十岁的唐老爷子,被“专案组”轮流批斗逼供……

最终,反动势力拿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证据”。

贺龙:不堪回首月明中

1967年初,贺龙被隔离,受到严重迫害。

两年后,贺龙病逝于北京301医院。

直到“九一三事件”发生,贺龙晚年被诬陷的问题才逐渐摆上台面。

1975年6月9日,在贺龙逝世六周年之际,他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追悼会上, 周恩来一连鞠了七个躬。

后来贺龙的骨灰由北京迁葬回了他的家乡张家界市。

几十年激流波折之后,贺龙终于又回到了他深爱的湘西故土。

相关文章

财保研习社高端交流群

spot_img

热 门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