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比较早,媳妇有事要忙,就替班辅导女儿做功课。
做功课的时候女儿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什么意思呀?
我回答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女儿又问:“就算有了长远的考虑,眼前依然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忧患呀,这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吧?
这下子把我问住了,确实呀,网上不都说“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做了长长的工作规划,而现实却错漏百出的事情不也常常出现么?
那为什么还有这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呢?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句话出自《论语 卫灵公》: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文字的意思很简单也很直白,出处也没有什么上下文,所以今天尝试着用咬文嚼字的方式来重新理解一下这句话。
虑:思考的意思。但是不同于“想”,也不同于“思”,其中这个“虎”字旁在“心”之上,多了一些“担忧”的意味。也就是对于这个“思考”不是对所有事物的思考,而是“对于风险的思考”。
忧:发愁的意思。但是不同于“愁”,也不同于“闷”,繁体的“憂”其实是一个人挠头的意思,多了一些“烦躁”的意味。也就是对于这个“发愁”不是对所有问题的发愁,而是“问题带来的烦躁”。
当把这两个字理解透彻之后,我们就会看到,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并不简简单单是“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而是“如果人没有对于长期风险的思考,当面对眼前问题的时候,容易为选择而烦躁。”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前一段谈了谈金融的波动,最近谈了谈就业的趋势,还有这几天舆论场的躁动
后台有很多小伙伴留言:
“xx这只股票,再持有几天可以卖?”“明天xx政策之后,大盘会涨多少?”
或者是
“xx工作和想的不一样,可否辞职?”“父母让考xx研究生,是否适合我?”
或者是
“疫情三年,别人躺平,我也躺吧?”“国家马上放水,应该去哪里买房?”
其实以上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个人觉得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来回答想来是合适的。
正是因为没有建立起来一个框架的认知,对于整个市场投资逻辑不够清晰,对于行业发展趋势背后的《成本,风险,收益》不够了解,对于国家宏观政策出台背后的权衡不能洞察。
所以问的问题,都只是眼前面对选择时候内心的“焦躁”,急切的想要一个“答案”来帮助完成“选择”。而不是着眼于对于长期发展的思考所做的认知层面的努力。
诚然,就算想清楚了市场的投资逻辑,或者行业的发展趋势,或者是知道了国家下一阶段的政策,也并不意味着眼下就一帆风顺,没有困难,没有挑战。
想要达成生活中的规划或者是人生的目标,依然需要凭借毅力和斗志,顽强地攀登一个又一个阶梯,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只不过,当自己思虑清楚之后,就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也不会因为目标不清晰而蹒跚,更不会因为方向不清楚而拖延。
这些年,大大小小做过些许事情,发现一个人和团队在做事情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和浪费最多资源的地方,并不在于一个个具体的困难,而是对方对于目标的不确定,迟疑,所带来的内耗。
当我们能够专注于目标,而不是内耗的时候,眼前的这些来自于“选择”的“烦忧”也就烟消云散了。
投资如此,就业如此,抗疫也如此…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