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密克戎的袭来,全球疫情再度响起警报,我国的疫情也反反复复,一直无法根除。
在这种大背景下,眼看冬季奥运会马上要来了,不禁让人们担忧,大批外国运动员和游客的涌入,会不会导致疫情再次加重呢?
毕竟每天都有冬奥会人员被检测出阳性,更让我们担忧的是,大洋彼岸那个敌对国家会不会刻意投毒?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延迟或者干脆取消本届冬奥运的呼声不断高涨,这种观点不是没有道理,但却忽视了我们举办冬奥会的目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举办冬奥会?
目光回到1964年,彼时的日本,经过连续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走出了二战后经济崩溃的阴影,并且从日本经济的角度上看,前十几年都是走的劳动密集型路线,也就是人口红利道路。
而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劳动力成本不断高涨,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罢工事件层出不穷,借着反对《日美安保条约》,1960年甚至爆发了五百万人大罢工,日本过去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此时的日本经济,急需转型升级。
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工人们期望得到更高的收入,但劳动密集型模式下,企业的利润率并不怎么高,甚至企业本身能赚钱,靠的就是廉价劳动力。
可以说,当时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国有些类似。思来想去,日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把1964年东京奥运会作为经济转型的标杆。
为什么奥运会能对经济转型起到标杆性作用?奥运会不过是举办一些比赛而已,自然没有推动经济转型的本事,但奥运会的附加价值太大了,而日本是第一个看到奥运会附加价值的。
奥运会的附加价值在哪里?最重要的就是奥运冠军的引领作用。
这里指的引领作用,并不只是引导大家开展体育运动,而是其商业开发价值,奥运冠军有着巨大的榜样作用,奥运冠军用的帽子、穿的衣服鞋子,很容易成为爆款。
像去年东京奥运会,杨倩拿下金牌后,她所带的小黄鸭发卡短短一天就卖了上百万个,射击还是个影响力不太大的小众项目,都能有这等带货能力,那大众项目呢?
而且奥运冠军代言的品牌,往往价格不可能低到哪里去,毕竟奥运冠军怎么可能代言地摊货呢,一般人都会这么想。
日本当时正是抓住了这个心理,1964奥运会时,日本的电子企业、汽车企业大笔大笔地给奥运会进行赞助,而那一年,日本也取得了16枚金牌的好成绩。
成绩好,老百姓也高兴,再一看,奥运冠军都用什么松下电饭煲、三洋洗衣机,那我也赶紧去买一个。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不就是利用奥运冠军带点货嘛,网红带货能力更好,奥运会还不见得比得上一个薇娅,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
两者的带货存在根本不同,奥运级别的带货是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而网红带货的结果,大概率是变成地摊货,君不见即使是薇娅李佳琦,也走的是“全网最低价”路线。
此时的中国,彼时的日本,经济都深深陷入中低端,无法自拔。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奥运和产业升级也有关系?关系大了。
日本品牌在1964年之前,其名声基本跟今天的“中国制造”一样,那时人们一提起日本货,就觉得是低端货,一定是抄袭的,而只要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印象,日本货就卖不上价钱,卖不上价钱就很难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无力,就无法给工人们更好的待遇。
而东京奥运会对于扭转人们对日本制造的低端印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日本作为东道主,是有特权的。
选择哪些品牌赞助商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哪些品牌作为给运动员的官方礼品,那都是东道主说了算,日本肯定优先选择日本品牌。
看到这么多奥运冠军都用松下,开丰田车,毕竟人都是感性的,于是人们对日本制造的印象开始改变,1964东京奥运会,也成为了日本经济转型升级的开端。
为什么明明耐克阿迪的质量没有好到哪里去,但偏偏能卖这么贵、人们还买账呢?
各个奥运冠军们、运动员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你看到NBA球星、五大联赛球员全都穿耐克阿迪,消费者下意识就会认为这个品牌一定很好。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说中国制造的质量不好,但你从企业的角度想想就知道了,要提高质量,必然提高成本,可是成本高了,由于“中国制造”的名声,根本卖不出价钱,最后大概率还是地摊价。
既然横竖都是地摊价,那我又何必这么努力。
而冬奥会其实就是意图复刻当年日本的做法,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尤其是运动装备,那么问题来了,难道08年奥运没有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
还真没多少。
主要是当年就没想过奥运的商业开发价值这个概念,大家脑子里想的只有金牌和民族自豪感,所以08奥运大部分品牌都是外资。
而且08年时的中国,说实话,也没几个品牌拿得出手的,强行揠苗助长也不是那么回事,所以08年奥运时,连奥运领奖服,中国运动员都是穿外资的,实在是憋屈。
除了试图用奥运引领产业升级外,冬奥运还瞄准了一条新赛道:冰雪经济。
冰雪经济最主要的便是冰雪运动,滑雪、冰球等等。2019年,中国的冰雪经济就已达3000亿人民币的规模,未来增长潜力还很大,2025年左右就会达到万亿规模。
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我们不吃是不行的,毕竟蛋糕是一直在这里的,你不吃,那别人也会吃。
中国最适合发展冰雪经济的地方是哪里?
东北。
一系列的滑雪圣地都在东北,还有著名的哈尔滨冰雪节,促进冰雪经济的发展,也有给东北一块大蛋糕、振兴东北经济的意思。
最后回答一下疫情,2021东京奥运会其实已经验证了,只要措施得当,奥运不会导致疫情雪上加霜。何况
日本的防控措施远不如我们严格,冬奥运的规模更远不如夏奥运会大,不必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