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20世纪的那两位,希特勒与罗斯福的双城记,这两位的成长经历对比,还是很有看点的,出身富贵的富二代,与挣扎在底层的穷屌丝
最后一个被浓墨重彩的记入历史,一个则罪有应得的遗臭万年
没看过第一期两人出生介绍的朋友,可以点击看这篇《二十世纪冰与火,第一期》
好了,那继续第三幕
第三幕:罗斯福
政治,需要迎合
罗斯福对他妈感到厌烦,因为父亲死后老妈就把所有的希望和精神寄托挪到了罗斯福头上
虽然罗斯福表面上一周写三封信给他妈,可心理却非常希望摆脱母亲的纠缠
后来母亲索性搬到了波士顿,这加剧了罗斯福心里的反感,于是他假借放假为名,要一个人去欧洲旅行
母亲同意了,但要求是每天都给家里写信
和性冷淡以及D丝希特勒不同,罗斯福是交际场的高手,在情场上也是桃花运颇多
罗斯福的初恋是他的远房亲戚,爱丽丝.罗斯福,也就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大女儿
当年的真名媛,爱丽丝罗斯福,无论模样还是气质,都是众多男性追求的对象。
富兰克林和爱丽丝,两人在欧洲游玩时期,同吃同住,感情迅速升温
但是爱丽丝是家族里出了名的野孩子,也是美国最年轻的名媛,罗斯福想早点结婚,因为他觉得一个人很孤独
可爱丽丝还没玩够,她才17岁,结什么婚,爱丽丝说:“富兰克林,结婚还是免了吧,我可不想年纪轻轻的就成了一头母牛”
最后,因为价值观不同,罗斯福和初恋渐行渐远,而且在未来罗斯福当美国总统的那12年里,这位初恋都是罗斯福最强大的批评者,不管罗斯福出什么政策,她都是带头骂的
年轻的罗斯福虽然有钱有地位,还在哈佛读书,动不动去欧洲旅游,可他从来没有一个真朋友
他也从来不会和谁说说掏心窝子的话
就连希特勒都有个忠诚的小跟班席克,可罗斯福一个真朋友都没有
1903年,20岁的罗斯福又和一位女士陷入热恋,她就是艾莉诺.罗斯福,(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
龙佩龙,凤配凰,你也别问为什么富兰克林总是找姓罗斯福的女人做女朋友,这种大家族的联姻,太正常了
埃莉诺单论模样和气质,确实不能和罗斯福的初恋名媛相比
艾莉诺.罗斯福,长得相貌平平,人也不聪明,也不自信,嘴笨且没灵气
所以很不讨罗斯福妈妈的喜欢,但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则有意无意的暗示过富兰克林,说:
“小伙子,没有比家族内部联姻更好的事啦。”
富兰克林罗斯福,有野心,有城府,总统说的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所以他的老婆找的一定是宗族内的,一定是姓罗斯福的
而且富兰克林非常想快点结婚,因为他太想摆脱老妈的纠缠了,他觉得男人只要结婚了,就能摆脱老妈的控制
这也是老妈不喜欢儿媳妇的原因,老妈觉得,是这女人要抢走儿子
所以婆媳关系从一开始就很微妙
很快21岁,罗斯福结婚了,罗斯福结婚的伴娘,是他的初恋,爱丽丝.罗斯福
跟着罗斯福又参加了西奥多.罗斯福的连任大典,他作为重要嘉宾,被安排在国会大厦前最重要的位置
想想希特勒租廉价公寓,和小跟班席克靠着买彩票做发财梦,可罗斯福都坐上总统大典最重要嘉宾位置了
两人的阶级差距,巨大
罗斯福对老婆温柔和蔼,充满柔情,但是两人几乎没有心灵上的深度沟通
心思细腻,渴望感情深交的艾莉诺多次试图和丈夫深聊,敞开心扉,但都没有得到罗斯福的回应
罗斯福大多数时候都很绅士,但生气起来也会骂脏话和唠叨个没完,但他就连对妻子也无法吐露内心世界,习惯于我行我素
罗斯福和当时大多数的美国男人一样,对家庭事务毫不关心,那个年代都是大男子主义
一年后老婆生了儿子,生儿子后艾莉诺有点神经质,经常怕孩子被害了
罗斯福儿女
她不许任何人亲孩子,要抱孩子也必须洗干净了手,她怕孩子得白喉或者肺结核
坊间流传说,孩子每天呼吸5小时新鲜空气很好,她就做了个木蓝,把孩子放进篮子,然后挂在卧室窗外
邻居看到后直接向“防止虐待儿童协会”举报了
后来婆婆过来帮忙照顾孩子,大的小的一起照顾,而罗斯福呢?从来不会帮忙,过着单身汉一般的日子
打高尔夫,冲浪,睡懒觉,凌晨4点才回家都是家常便饭,可家里已经没人拿他有办法了,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
罗斯福的妈,也管不了他了,相反罗斯福还会对老妈欺负老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他觉得,老妈骂了老婆,自己就不会被骂了,老妈还会反过来讨好自己
法学毕业后,罗斯福就要去上班了,可他对上班毫无兴趣,老妈托家族关系,帮罗斯福在华尔街的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米尔本事务所,找了份工作
可是做了不到一年,就打了一场官司,罗斯福就做不下去了
他对打官司的兴趣,无限接近于零
罗斯福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当总统
1910年,年轻的,意气风发的罗斯福
从他人生的细节就不难发现,这个目标应该很早就确立了,罗斯福善于琢磨别人心思,善于伪装自己,演讲起来不激动,但平易近人,让人觉得舒服
于是罗斯福开始从政,他加入了民主党,因为他爹是民主党人,一些人脉关系也都在民主党
而且罗斯福从政的时机非常好,当时美国完成了工业化,正在朝垄断资本主义上狂奔,底层百姓生活困苦,资本家却越活越滋润
这造成了共和党内部的分裂,共和党内部分裂成了保守派和进步派
保守派主张既有路线,继续支持资本家
进步派主张改变路线,多关怀底层人民,降低贫富差距
而进步派的领袖,就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所以罗斯福选择加入民主党,是非常明智的,最大对手陷入内部分裂,让他更容易赢得选举
很快纽约州参议员的位置空出来了,民主党愿意提名罗斯福去选,罗斯福征求了一大票权贵亲戚的意见,其中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极为鼓励小伙子去选
并且说,“将会为你提供可能的所有帮助”
家里人都支持,那罗斯福就去竞选纽约州参议员了
第一次竞选的罗斯福将所有政敌都称为“我的朋友”,加上他的家族财富,以及自带光环和流量的姓氏,竞选者罗斯福的名字一出现,就引起了高度关注
1910年,罗斯福竞选参议员纪念
在各地跑竞选,充分放大了罗斯福的优点,罗斯福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迎合
罗斯福从小就特别善于迎合别人,他知道别人想要什么,想听什么,他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别人喜欢上他
(但如果长期和他相处,你就会觉得他虚伪)
但选民又能和罗斯福相处多久呢?最多一场演讲的时间,他们并不了解罗斯福的性格,只觉得这年轻人虽然出身显赫,却平易近人,而且讲的东西有内容,又充满活力
有一次在竞选过程中,罗斯福的车压死了一条狗,当时周围没一个人,但罗斯福还是坚持要下车,抱着狗的尸体去敲了路边一户人家的门
他诚恳道歉,并且赔偿了5美元给狗主人
这么一桩小事,在老百姓中传为美谈,为罗斯福的道德感大大加了分
另外罗斯福还是个路痴,他在挨家挨户的拜票过程中迷路多次,这事也成了老百姓口中的美谈
瞧那小伙子,多有意思啊,他居然迷路了,在那着急的问路呢
在演讲台上,罗斯福的老婆,老妈,孩子,集体上阵,美国人非常看重家庭形象,家庭和睦幸福的人更容易当选
虽然罗斯福在家里是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婆媳关系也非常紧张,可在面对选民的演讲台上,一家人还是展现出了亲密无间的关系
尤其是罗斯福娶的这个老婆,艾莉诺,虽然长得相貌平平,嘴笨也没灵气,可正因为这样反倒吸引了大批底层人民的欢迎,觉得她这个老婆很有亲切感,一点没上流太太的架子
试想,要是罗斯福当时娶的是那个初恋名媛老婆,那可能他就选不上了
(选举,第一印象很重要,前两年台湾地区,马英九靠着那张讨人喜欢的脸蛋,吸引了大量的阿姨妈妈选票)
最后选举结果公布,27岁的罗斯福,以最高票当选纽约州参议员
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参议员,罗斯福不可一世,走路都脚下有风
自此,罗斯福终于跨上了政坛,同时也将为美国的政治史,书写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这边厢罗斯福当上了参议员,而在欧洲的小城里,我们另一位主人公,魔王希特勒,正坠入人生最黑暗的时期
第四幕:希特勒
政治,需要煽动
和罗斯福不同,希特勒长期处于穷困潦倒的状态
所以他年轻时候的照片,少之又少
1908年,19岁的希特勒在一个大雾弥漫,充满潮气的早晨,埋葬了他的母亲
希特勒穿着破旧的黑大衣,脸色苍白,他刚为母亲祈祷完毕,就接到了医生送来的费用清单
这医生是个犹太人,叫布洛克
医药费共计359克朗,还记得当时希特勒老妈为了希特勒把房子抵押了,拿出700克朗供他去维也纳考美术学院吗?
如今希特勒家里已经是家徒四壁了
希特勒拿着费用清单,看着眼前的犹太医生,突然他紧紧握住医生的手,然后说:“我将永远感谢您”
希特勒没有说谎,他确实永远感谢了这位犹太医生,在几十年后的犹太大屠杀中,希特勒亲自点名,别为难布洛克医生。
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希特勒付了医药费,然后几个弟弟妹妹因为父母双亡,可以拿到一笔孤儿津贴
处理完丧事后又在家呆了一阵子,希特勒依旧心系维也纳,他还是决定再去维也纳
19岁的希特勒再一次来到了这座艺术圣城,他住在最廉价的公寓里做着艺术家的梦,一星期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邀请他的小跟班席克一起来
席克从乡下背了满满一包裹的土特产来到维也纳,两个年轻人开始了求学生活
席克考维也纳音乐学院,希特勒考美术学院,两人白天逛教堂,看画展,看马戏,每次出门希特勒都把自己打扮的尽量体面,穿黑大衣,戴黑礼帽,拿一根手杖,看起来像个风度翩翩的绅士
然而希特勒的天分远远撑不起他的梦想,当席克收到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时,希特勒再次被美术学院拒收
希特勒瞬间展现出了极为暴怒和仇视的一面,他痛骂美院老师是老顽固,老东西,痛骂美院系统是万恶的旧时代官僚,整个美院都应该绑上炸弹全部炸了
而且希特勒的日子过的很苦,住在最狭小廉价的公寓,时不时的忍饥挨饿,有时候一连五天,就只有一片面包和一点牛奶
希特勒的生活费,来自于他爹死后给的生活补助,每个孩子每月可以拿到几十克朗的津贴,一直可以拿到24岁
希特勒时常为了没钱而暗自羞愧,但在小跟班面前又要表现出强势高傲的样子
贫苦的生活和所谓的“怀才不遇”,不断加深希特勒的反社会人格,相比起美国富二代罗斯福读哈佛,动不动去欧洲度假,坐在国会最前排参加总统就职典礼,这两个人的境遇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很多时候“有钱有权有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容错率高,罗斯福可以错很多次依旧不会走上歧路,但希特勒只需要错一次,就足以让他走上魔王之路
奥匈帝国是一个统合着多个民族的大熔炉,尤其是首府之一的维也纳,这地方金碧辉煌,华贵雍容,在一家意大利剧院里,法国歌星驻唱,波兰女郎跳舞,匈牙利美酒助兴
一份报纸,有多种语言,捷克文,斯拉夫文,波兰文,匈牙利文,但就是没有德文的
这是一座努力消灭德意志痕迹的城市,就像那首《德意志高于一切》被列为禁歌一样
希特勒一边沉醉于维也纳的艺术之海,一边极度痛恨这里抹杀德意志的一切
他时常在如痴如醉和愤世嫉俗中相互转换
可能傍晚看完一场歌剧,痴迷的赞扬这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出
晚上在狭小干硬的床上一躺下,就嚷嚷要毁掉这座罪恶的城市
希特勒多次拒绝女孩向他送来的秋波,他从没和女人上过床,而且也不愿谈性,他是个性冷淡,同时也因为从小的天主教信仰,绝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他说,“不能让女人弄脏了我生命之火的纯洁性”
他这么说,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就算到后来当了纳粹头子,集权力于一身,希特勒对女人依旧是性冷淡,虽然他很喜欢和女人们聊天,也有一个情妇爱娃,但对于性,始终不像个正常男人
到了暑假,考上音乐学院的席克回乡下度假,希特勒一个人在公寓里,因为天热房间里满是臭虫,他的生活乏味枯燥,穷的叮当响,可依旧抱着美术梦,在孤独的臭虫房间里,孜孜不倦的拿画笔画画
秋天他再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也再次失败
第三次失败的打击,让希特勒的心凉透了,最直接的体现是,他和最忠实的小跟班席克断交了
因为席克会让他想到乡下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更因为席克考上了音乐学院,而他自己三次落榜
20岁的希特勒困在了社会最底层,他的好朋友是臭虫,身体虚弱,面黄肌瘦,很快他也不再拿乡下寄来的津贴了
当身在哈佛的罗斯福和总统的侄女烛光晚餐,浪漫约会的时候,希特勒被房东赶出了家
他睡到了维也纳路边的长椅上,他的新家叫做“普尔若”,是一座在多瑙河边的游乐园,如果下雨了,他就去公园拱桥下盘坐着,拿外套当靠枕靠着
冬天的维也纳冷得要命,希特勒到处寻找不要钱的可以歇歇的地方,破酒吧,小巷咖啡馆,可能收留他的地方越来越少,他流浪街头,凄凉痛苦,寒风中几次差点冻死
最后是一家简陋但还算暖和的流浪者之家,救了他
这家流浪者之家,是犹太商人开办的,里面地板上铺着脏毯子,很多流浪汉挤在这躲避寒冬,屋里的空气臭的人发晕,该死的小孩不停哭闹,喝醉的男人在扇老婆耳光
这是希特勒最苦难的人生记忆,社会底层中的底层,几十年后当他在德国鹰巢的别墅和女人们喝下午茶时,回忆起那段生活,他都说,一想起那个可怕的图景,我都全身发抖
希特勒最终选择离开这个犹太人开的流浪者之家,可他肚子饿啊,浑身上下身无分文,为了有吃的,他不得不在大冬天的卖了那件仅剩的黑大衣
大雪纷飞中,希特勒就穿着一件单衣在街角蜷缩,希特勒觉得自己快要死了,死神在向他招手
这一年,他20岁
最后是天主教会救了他,他在教堂里喝了碗热汤,缓了过来,然后牧师告诉希特勒:
孩子,在维也纳郊区,有一家新开的犹太人建的大型贫民收容所,你可以去那里
又是犹太人,第三次
第一次犹太人给他妈治乳腺癌
第二次犹太人的收容所收留他
第三次犹太人又在郊区新开收容站
而要问为什么教堂不收容希特勒,那是街上流浪汉太多,教堂收容不下来,而且一旦开始收容,那富人们的所有礼拜活动就要停止,富人们不来礼拜了,教堂的收入也就没了
当时,教堂对外唯一的施舍是,每天早上九点在门口发热汤给流浪汉
希特勒决定去维也纳郊区,碰碰运气,他没有鞋,就穿着单衣在大冬天一直走了近三个小时,才走到那栋犹太人建的大型贫民收容所
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大楼,突兀的孤零零矗立在开阔的郊野上,楼房内的一切东西都是新的,而且像军营一样归置的井然有序
12月严冬的下午,希特勒和一大群冻得瑟瑟发抖的人挤在收容所大门口,等了几个小时大门终于开了
守卫要求所有人按照男人,老人,女人孩子,分成三列
希特勒乖乖听话,颤抖着站到了男人的队伍中
(这情景不由得让人想到后来纳粹集中营的毒气室,在集中营纳粹也要求犹太人这样分类站好,脱掉身上所有衣服,假牙,假发
女人、孩子、老人,和体弱多病者,直接送毒气室杀死
而体壮男人,以及有一技之长的男人,比如你是铁匠,是木匠,是泥瓦匠,兴许可以暂时不死)
希特勒领到了一张暂住卡,可以在犹太人开的收容大楼里住一星期,他先和几十个人一起去洗澡,冲掉身上的臭虫,然后衣服喷上大量消毒液,跟着躺进十几个人一间的大通铺
晚饭是排队去领面包和热汤,白天要干清洁和搬运的活,这地方是收容所,但也像监狱,你不服从就会立刻被赶出去挨饿冻死
希特勒发现大通铺里,躺着不少德国人,这让他很亢奋,眼神发光,大家聊起来,希特勒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德国人除了害怕上帝外,什么都不怕。”
又说:“这是考验,我要在这个社会最底层度过严冬,任何一个苦难的步骤都不能浪费。”
希特勒骨瘦如柴,干不了太重的活,只能打扫打扫厕所和拖地,他手指脚趾冻得发紫,身上多处冻疮
收容所里一个男人被希特勒的言谈吸引,叫汉尼,和希特勒年纪差不多,于是继席克之后,汉尼也成了希特勒的小弟
因为收容所只能住一星期,缓过来后的希特勒听了汉尼的建议,去街上画画
希特勒的画明信片大小,专门画维也纳的景色,他负责画,小弟汉尼负责销售,收入五五开
你让希特勒自己去卖画,那是很难的,以希特勒那高傲的自尊心,根本拉不下脸
而汉尼是个滑头,很善言辞,画很快被小咖啡馆,小游艺厅买了,挂在墙上增加哪怕一丁点的艺术气息
后来汉尼又建议希特勒画水彩画,大小是四张明信片,这样价格更高,卖的更好
希特勒照做了,每天就画画画,赚到的钱虽然不多,但足够糊口了
他们租了间纪律严明的廉价公寓,这里不准大声喧哗,不准喝酒,不准破坏公物,一大堆规矩,但价格便宜,一天半克朗,大小四平米,楼下还有公共浴室可以洗澡
而且这种纪律严明的廉价公寓,非常吸引贫穷的知识分子,大家在公寓餐厅和浴室,一来二去就熟了,希特勒动不动就愤世嫉俗的抨击政府的腐败,愤怒于德意志民族的苦难
他的煽动性演讲从小就有天分,21岁的他继续发扬着这天分,不久后他就成为了这群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的领袖
抓热点,树立靶子,制造矛盾对立,这些都是带来流量的法宝
希特勒的做法其实我们今天的一些模式差不多,今天大家不也是这么玩的吗,为了流量制造个标靶,然后通过攻击这个标靶来故意制造矛盾,赚取流量
只不过希特勒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他抓的流量,不是网民,而是底层屁民
希特勒非常擅长恶意制造矛盾,他抓着当时社会民主党的丑恶罪行抨击,同时拼命赞扬反犹的基督教社会党
一演讲,希特勒就完全换了个人,平时非常节制的希特勒,演讲时会完全失控
慢慢的他对政治的兴趣,在超过对绘画的兴趣,平时他除了画画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维也纳众议院
他坐在众议院里,听政客辩论,一听就是一下午,学习成熟政客的辩论技巧,晚上回到自己4平米的地下室,在屁大点的房间里,关心国家大事,想象自己登上议会辩论台,激动的手舞足蹈
有人说希特勒天生有煽动人民的演讲天分,这话没错,但同时希特勒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模仿、学习、训练的,并不单单是天分
而且年轻的希特勒也非常狡猾,他虽然支持反犹政党,但他从来不会直接骂犹太人,小跟班汉尼甚至觉得,希特勒最喜欢的歌手和演员,都是犹太人
相反,希特勒还时不时的对犹太人的慈善事业万分感谢,想想那两次快被冻死的经历,要不是犹太人开的收容所,希特勒恐怕已经死了
可以肯定的是,希特勒在早期并不是个特别反犹的人,希特勒老妈的医生,是犹太人,帮她妈治了乳腺癌的,也是犹太医生,希特勒自己两次住进犹太人的收容所
希特勒的思想转变,不是因为犹太人害过他什么,而是他开始看一本叫做《东方星》的杂志,这本杂志是神学和性学的大杂烩
这书专门讲优秀种族的神性,讲雅利安人统治世界,讲其他种族都是劣等民族,讲犹太人,黑人和混种人应该被肉体消灭
可见混蛋文章害死人啊
自从接触这本杂志之后,希特勒的思想才真正开始反犹
因为演讲技巧成熟,煽动功力了得,并且能准确抓住当下的热点痛点,希特勒慢慢成了附近地区的大V
大家开始尊敬这位22岁的青年了,在贫穷公寓的集体书房里,有一个专门留给大V希特勒的位置
那位置靠窗,因为希特勒喜欢靠窗,每当有新房客想要去坐那位置的时候,总会有粉丝拦着说:“不好意思,那位子有人了,那是希特勒先生的位子。”
刚来的房客会对希特勒有点意见,什么大V,摆个屁谱,可是当他听过希特勒的演讲后,就不会再反对了
当时一个名叫霍尼希的房客最不甩希特勒,可是当接触过希特勒,听过几场他的演讲后,霍尼希说了这么番话:
在过去,我们都是稀里糊涂的过日子的人,不知为谁而活,不知为何而活,稀里糊涂中只有希特勒先生最清楚的看到了年轻人的前程
希特勒是那片区域的大V,同时也是下等知识阶层的核心,他也不再为生活费发愁了
另外还有一点,按照我们今天的标准来看,希特勒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平时希特勒大多数时候和善,也有亲切可爱的一面,作为大V,希特勒也低调不骄傲,而且他心肠很好,大家好几次看到他自己也不富裕,却总是拿着帽子去大街上募捐,来帮助更穷的人
可是一旦谈起政治,一旦开始演讲,那所有的和善与亲切瞬间荡然无存,他会突然暴怒,更会疾风骤雨般的对某个政党大加批判。
总的来说,希特勒和罗斯福这对冤家,差不多在一个时期内完成了踏入政坛的第一阶段整合
罗斯福通过耀眼的家族背景,以及善于迎合的政治技巧,当选了纽约州议员
而希特勒,则通过树立标靶,挑动矛盾,再搭配他优秀的煽动技巧,成为了维也纳底层人民眼里的大V
两人都踏上了政治台阶,一个州议员,一个时政大V,未来他们将深刻的改变这个世界
未完待续,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