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系列第六期,没看过前几期的朋友可以去下面链接看:
上一期说到,希特勒加入了特务组织,专门为魏玛政府,潜伏在啤酒馆和咖啡馆,收集共产党或者亲共者的情报。
在这过程中他无意间在酒馆发表了一次演讲,马上被一个人数仅50人的小党,“德国工人党”相中.
工人党党首“安东·德莱克斯勒”,邀请希特勒入党,希特勒犹豫再三后决定加入了这个,芝麻绿豆般的小党。
工人党的目标,是推翻一切旧制度,建立自下而上的由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的日耳曼民族国家。
这个党,反马克思主义,反垄断资产阶级,反官僚主义,反自由民主,反犹太人。
你说怎么这个党这么乱,什么都反啊,像个大杂烩一样。
你这么想是正确的,因为他就是个大杂烩,德国工人党的目标,就是吸引工人,农民,以及下层中产阶级的支持,所以在对外宣传上,画了很多大饼,怎么能引人关注,他就怎么宣传。
德国工人党,喷天喷地,无所不喷,最后再总结一句感人的口号,“日耳曼人是最优秀的民族,我们要重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而这个仅50人的小党,里面有三天王,其中两个还成了希特勒的左膀右臂。
上天王:党的创始人“安东·德莱克斯勒”。
戴着眼镜的铁路局工人,一个严肃的,毫无名气的病秧子,他浑身是病,讲话有气无力,善于写但不善于说。
曾靠着著作《我的一篇政治觉悟》,把希特勒骗进工人党。
中天王:恩斯特·罗姆,一脸横呲肉的慕尼黑陆军上尉,同性恋,一战里被打掉了半个鼻子,脸上疤痕累累。
这是个有实权的军官,掌控着慕尼黑的陆军和警察。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希特勒可以无法无天的打砸烧抓,背后就是有罗姆,这个军方靠山)。
罗姆后来也创立了德国冲锋队,成为纳粹打手头子。
1934年,罗姆因与希特勒意见不合,被枪决。
下天王,迪特里希·埃卡特,反犹主义的坚定传播者。
一如斯大林的导师是列宁一样,希特勒的导师就是“埃卡特”。
这人大希特勒21岁,爱好写诗和创作歌剧,自诩为浪漫主义诗人,但写的诗从没人喜欢,创作的歌剧,也一部都没法上演。
艺术生涯郁郁不得志后,成了一个街头流浪的酒鬼,吸食吗啡的瘾君子,后来还进了精神病院呆过一段时间。
从精神病院出来后,他转向了“哲学领域”,专门研究“反犹中的哲学”。
可以看到,“希特勒的导师”和希特勒经历如此相似。
希特勒也是艺术创作不得志,然后流浪街头,还三天两头去收容所混吃的。
也因为这经历相似,希特勒和“埃卡特”臭味相投,埃卡特把他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于希特勒(主要是反犹学说和人种学说)。
希特勒和埃卡特(右一)
要知道希特勒他不是个搞意识形态的专家,希特勒在艺术上是个“半吊子”,在战场上是个“二愣子”,最擅长的还是拎起那“半桶水”的知识,发表煽动人的演讲。
他没有系统性的学习和钻研过意识形态里面的东西,嘴巴里讲的都是他从一些不入流的反犹杂志和极右报纸里看到的内容。
而导师“埃卡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埃卡特”系统性的向希特勒灌输“反犹哲学”和“人种论”,希特勒也才正式的,系统性的学习了这些东西。
即便在希特勒当上元首以后,对导师“埃卡特”的仰慕之情也一直没减退过。
希特勒曾高度评价这位导师:“埃卡特是德国最优秀的人,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他的行动,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唤醒我国人民。”
1920年,希特勒加入工人党,虽然才50位党员,可有这三大天王。
而希特勒呢,最初希特勒在这党里,也就算个小喽喽。
1920年的德国日子很不好过,街上充斥着垃圾堆和骚乱,穿着破旧衫的人们行色匆匆,每个街角巷尾都躺着穷困潦倒的士兵或流浪汉。
这一切,都是4年的一战,和一年的战后革命,所造成的结果。
50人的小党,积极参与党务的就那么六七个人,每次开党大会,就可以看到那六七个人,穿着补丁的上衣,下面一条军短裤,头上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
上天王因为身体不好,用一根木棍做手杖。
每次开会的地方都是这条街上最破最暗的啤酒馆,酒馆里的煤气灯暗的像随时要熄灭。
六七个党员见面后先是兄弟般的拥抱寒暄,然后报告最近在各地的宣传成果。
你又拉了几个人,我又拉了几个人,拉来拉去都是小猫两三只。
最后大家再在激愤的攻击犹太人和共产党的热烈情绪下,结束这次的党大会。
每次都是这样。
时间久了,希特勒觉得这样不行啊,天天这样偷鸡摸狗的,怎么扩大规模呢?
我们要宣传,要大搞宣传,要多拉人进来。
可希特勒一个喽喽,他的建议没得到上天王的重视,于是希特勒就和导师商量,导师支持他扩大规模,搞个大的党大会。
希特勒问导师要钱,导师两手一摊,钱目前暂时困难。
于是苦逼的希特勒只好自己想办法。
希特勒不是在特务组织里工作嘛,他就利用组织里的打字机,自己打邀请贴,反正用公家的东西和油墨机都免费。
然后再把自己不多的薪资拿出来,去租大点的场地,来吸引更多人过来参加“德国工人党”的聚会。
(你整天在街头最破的啤酒馆,连煤气灯都不舍得开,那谁会来呢?)
希特勒总共搞了80张请帖,邀请他认为最有希望邀请到的80个人。
可到了大会召开的那天,来参加的还是过去那七个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包括希特勒在内的7名党员,呆呆坐在宽敞明亮的啤酒馆里,等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
整整三小时过去了,永远是这七个人面面相觑。
希特勒不死心,他觉得还是宣传的不够,于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除了继续用公家的打字机打邀请函外,他还开始搞“街头牛皮癣”。
就是我们现在还经常看见的,油印广告。
当年希特勒没钱,就自己上街弄“油印广告”,用最简单的几句话,宣传几号几点,在哪家酒馆,召开事关德国存亡的大会,望有意者参加。
靠着一次次亲力亲为的宣传,来参加党大会的人也慢慢多起来。
从11个到18个,再到34个,最后到了夸张的111个。
大家都没见过党大会来了这么多人(虽然大多不是党员),但都很激动高兴。
希特勒也激动的准备上台发表他加入“工人党”后的第一次演讲。
可中天王表示反对,他不认为派希特勒这么个喽喽上台,会有正面效果,上台的应该是个有点威望的人。
可是上天王“铁路匠”是见过希特勒演讲的,知道他擅长这个。
另外,下天王导师,也支持希特勒上去试试,虽然台下有100多人,但希特勒充满自信。
然后,在接下去的30分钟里,希特勒发表了他人生最重要的演讲(尽管台下才100多人)。
希特勒极其善于煽动情绪的演讲,让听众听的犹如触电一般,情绪完全随着希特勒的掌控而起伏。
在演讲里,希特勒抛出了导师教导他的,著名的“反犹哲学”。
希特勒吼着:它们(犹太人)钻进德国人的身体,吮吸德国人的良知,践踏德国人的尊严,只把金钱当作尊严,它们在我们身上寄生的结果,就是让每个德国人,都染上种族的肺痨。
如此演讲,获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另外,在希特勒演讲后的募款中,共计募得了300马克的“巨款”。
这是德国工人党的一次巨大胜利,很大缓解了党在经济上的困难。
有了点钱,又获得了信任,三天王也顺理成章的把党的宣传工作交给希特勒负责。
希特勒继续手打邀请函,继续去街头印牛皮藓广告,另外还开始用党费在慕尼黑最大的反犹报纸上登广告。
昭告大众,反犹大集会的正式召开。
来听演讲的群众也稳步增加,从130到170,再到突破300人。
几个月后,希特勒想搞一笔大的。
他居然订了慕尼黑著名的皇家啤酒馆的宴会厅,这个宴会厅可以容纳2000人,当然也价格不菲。
三天王得知消息后,马上来阻止,可是钱都已经付了,没有办法要回来,三天王都对此感到悲观,指责希特勒,步子迈太大,当心扯着蛋。
但事实是,宴会厅里,满坑满谷,真的挤了约2000人。
晚上7点15分,当希特勒进入会场时,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虽然他相信会有这么多人来,但当愿望真的实现时,他还是激动不已。
希特勒在宴会厅一角坐下,快速打量了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他当特务的嗅觉很快明白,这来参加的人里面,至少有1000人,是共产党或者其他党派的人。
普通被吸引来的百姓,占另外1000人。
但希特勒一点不怵,他不怕这些“敌对党”,他也欢迎他们来捣乱,来反驳,他非常希望和他们进行公开辩论。
因为希特勒有自信,这些反对党的人会被他说服,加入到工人党里来。
大会开始了,会场一片寂静,第一个主讲的是工人党的暖场专家,丁格菲尔德。
老丁拐弯抹角的攻击着犹太人,引经据典用莎士比亚和席勒的话来说服群众。
老丁的演讲之柔和,连在场的最易怒的共产党也没被激怒(共产党有一大批是犹太人)。
希特勒看不下去了,要求第二个上场。
获得天王批准。
希特勒穿着老旧的蓝色外套,一点不像个演说家,他以自己是一战老兵为切入点,讲德国近几年的屈辱史,讲一战后,丑陋的革命席卷德国。
希特勒两眼放光,声音充满感情,挥舞的手和控制不住的脚,浑身每个细胞都富有煽动性。
突然(如他所料的)共产党开始砸场,啤酒瓶一通飞舞,谩骂和攻击冲向希特勒。
希特勒也反唇相讥,立刻投入战斗。
同时酒馆内的退伍老兵和中天王手下的士兵,像猎犬一样扑向犹太共产党,宴会厅打做一团。
但秩序很快恢复,犹太共党分子等闹事者被撵出去,只听得希特勒和天王们,以及一部分群众的讪笑。
希特勒恢复了演讲,称自己早料到他们会来捣乱,这只是小场面,总有人希望毁了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民族。
希特勒处乱不惊,以及坚定的对抗意志,反倒感染了酒馆里剩下的一大半听众。
随后希特勒开始骂英美霸凌,开始骂政府无能,开始骂官员只会迫害软弱的底层百姓。
希特勒说,“在德国你的姓氏就决定了一切,如果你不是那些‘特殊姓氏者’,那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最后,他再次把枪口对准东方的犹太人(苏联)。
台下群众的情绪,彻底被点燃了,所有人齐声高呼“消灭犹太人”。
在群情激愤中,希特勒再次火上浇油,抛出了他和导师共同研拟的“党纲二十五条”。
上面说过,德国工人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大杂烩,工人,农民,中产阶级,他谁都想拉拢。
所以希特勒在群情激动下公布的“党纲二十五条”,也是个大杂烩。
除了犹太人,党纲似乎谁都想拉拢。
稍微看看“党纲二十五条”都有什么:
1,全体德国人联合起来,重新统一和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2,废除凡尔赛条约!
3,建立一支属于人民的,而不是权贵的人民军队!
4,没收权贵土地,为全社会所有!
5,工人有权分享大企业的利润!
6,大企业立即实行社会化!
7,降低房租和商租,给商贩和租客减租!
8,全力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标准!
9,立法确认,所有犹太人不属于德国人,犹太人都是外国人!
10,当国家发生经济困难,应立刻把犹太人驱逐出境!
类似于这样的党纲,25条,反正就是给大家画大饼,试想当时德国工人党,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党,怎么可能做到这些?
而希特勒却很认真,二十五条党纲,每念完一条,他都要停下来问听众是否明白,是否同意。
大部分是都同意,但也有反对和嘲笑的。
等希特勒完成全部演讲,一共讲了两个半小时,结束时台下掌声雷动,绝大部分听众都同意希特勒讲的每一个字。
在场的一位年轻律师,则大喊道:如果有人能改变德国的命运,那这人一定是希特勒!
晚上十一点,宴会厅再次回归沉静,无论是听众还是党员,大家都走了,希特勒独自一人坐在幽暗的宴会厅中,看着半开着的大门。
他觉得,自己这扇未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引自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
他潦倒半生,美术学院落榜,流浪街头住救助站,为德国打一战出生入死最后战败。
但这一切的挫折,在这扇打开的未来之门面前,都不值一提。
希特勒终于找到了真正的人生目标和前进方向。
他说,从今天起,我不会再迷茫了。
和草根屌丝希特勒一步步从底层爬起来相比,富二代官二代罗斯福此时早已是政府官员,担任美国海军助理部长了。
这职位类似于海军部长的高级秘书,主要负责美国海军的后勤保障。
1918年一战结束前罗斯福去了欧洲前线,亲眼见到战争的可怕和残酷,到处是缺胳膊少腿的鲜血战场,到处是残垣断壁的破瓦旧房。
这番残酷景象对“出生名门”的罗斯福,震撼极大,也直接影响了他当总统后,再面对战争时的慎重选择。
后来罗斯福在一战前线因瘴气而发烧,只好回到美国治疗。
当希特勒因英国人的毒气弹被毒瞎了眼睛,在柏林医院疗养的时候,在美国的罗斯福,也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精神也越来越不好。
他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酸的,可你要说非常难受,那也不至于。
以至于在这时期,罗斯福还出轨了,出轨对象是老婆的助理……
当年罗斯福刚去海军部任职,老婆和他一起搬到华盛顿,政府就安排了一个女人,帮罗斯福老婆打点生活和社交工作,美其名曰助理。
罗斯福与老婆,埃利诺。
罗斯福的出轨对象“露西”。
这个助理叫露西.默塞尔,比罗斯福小7岁,和正宫相比,确实漂亮不少。
露西帮罗斯福老婆打点完生活事宜后,就帮罗斯福打点打点。
从1915年开始,她就常伴罗斯福身边,两人发生了那种关系后,小三还经常和罗斯福老婆一起同桌吃饭。
虽然老婆怀疑两人有不正当关系,罗斯福还是假惺惺的演戏。
罗斯福会很刻意的安排第三者在场,在老婆不参加的晚会上,罗斯福从来不会和小三单独参加,而是会很刻意安排一个第三者一起去。
这个第三者一般都是罗斯福的大秘书,麦克亨利.豪。
1917年,老婆受不了了,但也不能撕破脸,毕竟罗斯福是部长助理,大小是个官,官员很忌讳这种性丑闻。
可老婆也受不了这小三了,于是用“战争期间,我没必要再参加社交活动”的借口,把小三解雇了。
可这并没有阻止罗斯福和小三在一起,解雇的第二天,露西就去应征了美国海军,然后应征成了美国海军的一个小秘书。
直接被安排到罗斯福的办公室工作……
老婆虽然愤恨这一切,但也只能忍着。
当时《纽约时报》察觉到了这位明星部长助理的家庭不和睦,写了一篇文章《该救救这个大家庭了》。
眼看着事情难以收拾,要撕破脸,罗斯福也对老婆承诺,会处理和小三的关系。
可到了1918年,老婆还是发现罗斯福说谎了,她搜到了大量小三写给罗斯福的情信,情信证明他们还是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
老婆埃利诺告诉罗斯福:“如果你提离婚的话,我会马上同意。”
这时候罗斯福的老妈(罗斯福以前一直是妈宝)告诉罗斯福,如果你和埃利诺离婚了,你将一无所有。
埃利诺也是罗斯福家族成员,当时就是家族内部联姻,他还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
一旦罗斯福和埃利诺离婚,那罗斯福会失去财富,更会失去未来一切的政治前途。
在美国历史上,除了特朗普等极少数总统外,都是没离婚的,虽然法律没有规定离婚的不能当总统,但基于美国主流信仰,离婚是个人品德大忌。
选民一听你这人离婚了,就会不投票给你。
所以一般我们看到美国总统,那出来都是一大家子,家庭和睦,夫妻恩爱,这样美国人才会投票给你。
更何况是上世纪30年代,离婚对罗斯福来说,就等于是政治生命的终结。
老婆埃利诺自然也很明白这点,她很明白的告诉罗斯福:“如果你还想当总统,就必须带上我。”
老妈,家族长辈,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告诉罗斯福,这个婚你离不得,离了这辈子的事业就到头了。
罗斯福陷入抉择,一边是自己老婆,咄咄逼人,又老又丑。
一边是秘书小三,温柔听话,年轻漂亮,善解人意。
罗斯福头疼了,他恨只恨自己百密一疏,让小三的情信落到了老婆手里,如果自己能掩盖的再好点……
又过了段时间,更要命的事发生了。
小三后来被证明还是个罗马天主教徒。
美国到今天都只有两位天主教总统,一个肯尼迪,一个拜登。
而小三上位这种事,最终也没发生在罗斯福身上,罗斯福下了狠心,把小三从海军部送出去,介绍她去给一个有钱的鳏夫当管家。
这个有钱人50岁,比露西大20岁,老婆死了,十几岁的儿子也死了。
罗斯福把小三送去,照顾这个50岁的男人,给他当管家,后来小三和这个丧偶的老男人结婚了,虽然有年龄差距,但婚姻幸福。
即便罗斯福是世界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但他的私生活却是令人不齿的,尤其是早年间的道德问题,是一大污点。
当然处理小三这一系列事情,都是私底下秘密进行的,当时美国人不知道。
而且罗斯福这么急的处理了小三,还有个重要原因:
他要参加美国1920年的总统大选了。
1920年美国总统大选,考克斯搭档罗斯福,代表民主党参选,罗斯福竞选副总统。
这可以说是罗斯福人生至今,最重要的一次选举。
这一年罗斯福38岁,当过纽约州参议员,海军助理部长,虽然年轻但有丰富从政经历,更有一个响亮的姓氏:罗斯福。
当大法官提名罗斯福时,很多人赞同,(海军部长)罗斯福过去的上司丹尼尔斯也发表讲话说:
“对于50万美国海军和500万美军官兵来说,这是一个特殊时刻,因为大家会一致通过提名一个爱国的,富有能力,又聪明的公民为副总统,这个人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罗斯福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另外民主党相信以富兰克林与西奥多.罗斯福的亲密的关系,可以吸纳到共和党的进步派选民。
当时西奥多.罗斯福刚去世不久。
一般美国大选,副总统属于一个陪衬人,一个花瓶角色,你看特朗普的副手彭斯,拜登的副手哈里斯,在竞选时候都不会有出彩表现。
但罗斯福与众不同,他总能给你搞出点新花样。
他从纽约州的海德公园为起点出发,横贯美国东西两岸4500公里。
他每一天都在演讲,每一天都在演讲,无论到哪个城市或者乡村都是孜孜不倦。
平均下来,罗斯福每天至少演讲7次,最多一次他一天跑了13场演讲,每一场都超过一小时。
这种玩命似的演讲拉票,整整持续了三个月90天,他要让从纽约到洛杉矶的全美国,都好好认识富兰克林.罗斯福。
而不是只知道,他拥有一个好的姓氏。
由此你可以看出,罗斯福对于政治的狂热,对于权力的渴望,丝毫不亚于希特勒。
1920年,希特勒在慕尼黑靠着手打广告和去街头贴牛皮藓,在啤酒馆办了一场又一场演讲,最多一次来了2000人。
1920年,罗斯福也同样在美国,在90天时间里举办七八百场演讲,一路从美国东海岸,讲到西海岸。
这两个人,都是“演讲疯子”,可惜没有机会让他们两个正面“碰一碰”。
时值一战结束,全世界正摆脱殖民和旧帝国时代,世界局势无比复杂和多变,罗斯福的主要演讲主题,就是这个。
他说:“我的美国同胞们,我们正面临一个巨变的世界,我们要么紧闭双眼,像东方人一样追忆着美好过去,要么大家睁开双眼,认识到世界的巨变,并且迎接这一巨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将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国建立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越来越无法避免。”(人类命运共同体)
罗斯福在1920年反复讲的这两个主旨,非常耳熟,这不就是今天我们中国讲的两大主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吗?
有意思的是,当时是1920年,距今也100年,世界又在一个新百年,迎来一场大变局。
罗斯福接着说:“但是同胞们,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却被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成‘只会加深国际纠纷’,天啊,我始终相信,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就是一个对当前情势的最佳解决方法。”
“虽然国联现在还不完善,但他不反对国家而反对战争,通过它,美国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加入国联的政府,在和平的大前提下相互贡献彼此的经验和能力。”
“而那些反对美国参与国联,参与国际事务的人和政策,简直不可思议。”
可以说罗斯福这番话还是很有远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在逆流而行。
这并不是一番符合选民口味的演讲。
要知道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再起,罗斯福主张参加国联,合作解决国际事务。
可美国大多数百姓的观点是,“外面的事,关我屁事”,美国百姓不希望政府再去掺和任何欧洲的,亚洲的,非洲的事情。
美国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美国好好发展就行了。
所以罗斯福这番话,在大多数百姓听来,都不舒服,自然也不会得到选票。
当罗斯福绕了美国一大圈,又回到纽约麦迪逊广场公园,作一番结束性演讲时,他慷慨激昂的说:
“是我心中的信念让我坚定的相信,美国必须选择进步的大道,而将那些卑怯的口号,孤立的论调,倒退的小道,统统扔进垃圾桶。”
“唯有选择进步,美国才会伟大!”
1920年11月2号,美国大选投票,民主党惨败。
罗斯福,惨败!
共和党的红色浪潮,占领大半个美国,民主党全面溃退。
最终共和党以60.3%的高得票率,碾压民主党的34.1%(独立候选人获剩余选票)
这是罗斯福第一次参加总统大选,也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压倒性败选。
主要的败选原因,自然是“生不逢时”。
当大多数美国人都希望“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民主党和罗斯福却高喊美国进步,美国冲出去,这当然会被现实无情打脸。
另外1920年还很特殊,这一年是美国女人们首次获得投票权。
这可要了民主党和罗斯福的命。
要知道,共和党候选人哈定,是一个女权运动先锋,经常参加女权运动为妇女争取权益。
而且哈定长得还比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考克斯帅点,更大的问题是,女性选民,绝大多数都是保守派。
女人们根本不想听罗斯福讲“进步派”的那一套,什么积极参加国联,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什么“百年未有大变局”。
妇女们根本不想听这些,妇女们只想知道,我的权益能提升吗?我儿子和老公,能加工资吗?我爸妈养老政府给解决吗?
民主党和罗斯福太过于理想化和远大化,选举惨败自然是情理之中。
这场惨败对于罗斯福的打击是巨大的,罗斯福发疯般的演讲和努力,90天时间跑遍全美国,如此拼劲,换来的却是一场惨败。
换谁都一时半会儿缓不过来。
然而,灾难总是接踵而至,罗斯福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大选惨败后罗斯福一蹶不振,他选择先退出政坛,当时大金融家布莱克的信托公司要一个有名气的人担任纽约分部的主管。
布莱克就找到罗斯福,开出25万美元年薪的高价(是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的五倍工资),请他来当纽约分部主管。
罗斯福不缺钱,但能在纽约当信托公司主管,就能离家人们近点,虽然罗斯福和老婆因为小三问题,貌合神离。
可他和孩子的关系还不错
罗斯福当时四个孩子:大女儿安娜15岁,大儿子詹姆斯8岁,还有两个孩子也在幼儿园了。
罗斯福就想一边和家人度过快乐时光,一边调整自己心态,另一边呢还有纽约主管那25万年薪的职位挂着。
岂不美哉?
然而,灾难降临。
1921年8月8号,罗斯福和朋友们出海钓鱼,可在游艇上玩的时候,他脚一滑掉进了海里,顿时觉得海水冰冷刺骨,罗斯福会游泳,但大家也一起帮忙把他拉上了船
当天晚上,罗斯福就觉得腿疼。
8月10号,罗斯福去把老婆和两个孩子接过来,大家继续出海,这一天罗斯福觉得特别累,在船上都没精神。
他觉得是因为自己这些年疏于锻炼,老坐办公室的缘故,还和家人说,以后必须好好锻炼了。
这天下午,大家下了船,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树林着火了,于是就一起帮着去灭火。
扑了两小时火,好在火势扑灭了,罗斯福和孩子们都汗流浃背,浑身脏灰。
于是罗斯福提议,前面就是一个湖,大家一起跑去游泳,顺便洗一洗。
大家跑了两三公里,不算长,但罗斯福跑完这几公里,累的衣服都脱不了,休息会儿后才跳进湖里。
一进湖他就感到湖水刺骨的冷,所以没游几下就赶紧上岸。
他坐在湖边看报纸和读信。
看了一个小时,他莫名的全身发抖起来,叫人拿了条毯子来裹着(当时是8月)。
。晚上了罗斯福也毫无胃口,早早睡了。
8月11号,一觉醒来罗斯福就感到双腿剧痛,而且疼痛慢慢的从双腿爬到他的后背和脖子。
他撑着起身到卫生间,想刷牙,可站都站不稳,只好再艰难的挪回床上。
随后罗斯福让手下助理,带着孩子们去野营,支走了孩子,罗斯福高烧39度,左半边身体麻木,到了晚上,全身瘫痪,根本没法挪动身子。
大事不妙。
老婆找来当地最好的乡村医生,但医生束手无策,只说罗斯福是重感冒,休息就好了。
可谁都知道这不可能。
8月13号,罗斯福依然没法动一动,连大小便都成问题,老婆和手下亲友往美国各地医院,打了无数个专家电话,描述病情,请求来看诊。
最后找到一个在费城的84岁老专家,他是一名外科专家(他正好在附近度假)。
老专家连夜赶过来,8月14号给罗斯福看诊,老专家怀疑在罗斯福的脊柱里面,有一个血栓,理由是罗斯福今天的右脚大拇指,可以动了。
这说明血栓正在消解,老专家建议执行按摩疗法。
一听这话老婆马上花大价钱从纽约请来最好的按摩师,一家人加按摩师,24小时不间断的给罗斯福按摩脚趾等部位。
希望这样罗斯福的血栓能消解的快点。
但事与愿违,8月16日,罗斯福情况继续恶化,才能动的脚拇指又不能动了,而且内脏和膀胱也出了问题。
老专家说必须马上给罗斯福灌肠和插尿管,不然他会死。
可老专家老眼昏花,这一项任务只能交给自己老婆来做。
于是在床边,老专家在旁边指导,老婆埃利诺来做。
先是给罗斯福注入灌肠剂,这个相对容易完成。
再来就是用玻璃尿管,插进罗斯福尿道,当时还没有橡胶尿管,都是用的玻璃尿管,这对于病人来说是巨大折磨。
更何况罗斯福自小就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在第一期时我们说过,他在外面受伤了,搞得头破血流,都不愿给爸妈知道,戴个帽子一直遮掩。
成年了更是如此,他潇洒,自命不凡虽然也常常失败,但也只是失败,他从没受到过这般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罗斯福崩溃了。
尽管埃利诺努力且尽责的完成医生的指导,罗斯福又能排便和排尿了,但罗斯福精神上的崩溃,是她难以安慰的。
这天,罗斯福依旧39度高烧,依旧大小便失禁,他在床上处于半昏迷状态,喃喃自语:“是不是上帝要抛弃我了?”
84岁老专家治不了罗斯福,只好先告辞,留下了一张8000美元的天价账单。
埃利诺每天给罗斯福喂饭,擦身子,导尿,排便,而手下最信任的助理“麦克亨利.豪”,也想方设法的找全美最好的医生来救治罗斯福。
最终他们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骨髓灰质炎专家,洛维特。
洛维特赶到度假村时,罗斯福已经在床上瘫了两星期了,此时他的高烧暂退,但身体麻痹状况依旧。
罗斯福下半身完全没有力气,上半身膀胱麻木,左半边脸麻木,几根手指麻木。
洛维特告诉埃利诺,罗斯福得的就是“小儿麻痹症”,这是一种多发于夏季的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病症。
病毒侵入人的神经组织,让人瘫痪,这病大多数出现在小孩身上,但也有极少数的成年病例。
洛维特还要求埃利诺马上停止一切按摩,这只会加重罗斯福的痛苦。
(2003年也有研究称,罗斯福得的不是小儿麻痹,而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当医生来告诉罗斯福他得的是小儿麻痹症时,无力的罗斯福只是苦笑着,他猜到了这个病。
洛维特随后告诉罗斯福,你不会有事的(指不会死),因为你的肺部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是上帝的奇迹.
罗斯福则稍稍加大了声音说:“我就不信这么一个小孩病会搞倒我一个大男人,我一定要战胜它。”
洛维特没有再多说什么,即便这在当时是一种治不好的病,罗斯福发病一个月后,他老妈来了。
因为怕老妈担心,所以到了状况稳定点后,才写信告诉母亲萨拉。
此外好面子的罗斯福还告诉老婆,对关系不那么亲的亲戚和朋友,就说我是因为掉进冰冷的水里,重感冒,四肢麻木。
之后最信任的助理“豪”,就开始模仿罗斯福笔迹,帮罗斯福签名和签署文件。
他们开始对外隐瞒罗斯福的病情。
麦克亨利.豪(左),比罗斯福大11岁,是罗斯福最信任的助理、秘书、顾问,也是竞选经理。
豪一边是罗斯福的智囊,另一边,也把自己的全部事业压在罗斯福这个后起之秀身上。
如果罗斯福这时死了,那对于豪来说,也是事业和情感上的沉重打击。
另外有人问,为什么不马上把罗斯福送医院?
因为当时罗斯福在岛上度假,罗斯福在那小山上的度假别墅,如果要送去医院,就要先扛出来,再坐船,离开岛,船靠岸后,还要坐火车,火车下来,再换汽车,才能到一间稍有规模的城市医院。
初期,病情严重的罗斯福显然受不了这折腾,所以都是把医生请到岛上来,给罗斯福看病。
直到他状况稍微稳定点。
到了秋天,罗斯福的床被六个人抬着,抬出了度假小屋,他患病后第一次呼吸到外面的新鲜空气,那是大海和秋风的味道。
罗斯福被抬到小山下,在床上的他对后面的孩子们大喊:
“我一定会好的。”
罗斯福被抬上一艘小船,小船从小岛把人送到港口,从港口再送到火车站
一辆被罗斯福家族包下的专列火车停在车站,上火车前,罗斯福要从床上下来,改坐一辆手推车。
因为抬着床实在过于引人注目。
这时周围的路人就已经多了,为了避免罗斯福被认出,众人就故意走在手推车身边,挡住视线。
到了火车站,又碰到了麻烦,火车门太小,罗斯福的推车进不去,有人说那就把罗斯福背进去。
但老婆坚持不能背,那会给罗斯福很大痛苦,最后在豪的建议下,大家把火车的玻璃给卸了,让罗斯福平躺在推车上,推车整个从火车玻璃那送进去。
上了火车,罗斯福才觉得舒服点,豪在身边点燃了雪茄,插在罗斯福的烟斗上。
罗斯福抽了几口烟,眼神看起来好多了。
豪和火车司机打了招呼,让他开慢点,司机降速行驶,后来罗斯福当总统时,所有的总统专列,速度都不能超过64公里/小时,因为一超过这速度,总统就可能被甩出去。
1921年9月14号,下了火车的罗斯福终于回到了纽约,为了躲避记者他走了地下特别通道。
从通道上汽车,终于把罗斯福秘密送去了纽约长老会医院。
在医院住了两天后,豪才把罗斯福得病的消息告诉了纽约时报,纽约时报小篇幅写了罗斯福患小儿麻痹,另外还说,他正在积极康复中。
在医院的罗斯福展现出了更大的乐观,即便他读了很多相关的医学书,知道小儿麻痹是治不好的,他可能双腿瘫痪。
但罗斯福始终对外展现出乐观的姿态,这就是罗斯福的伟大之处。
即便在最昏暗的时刻,他也能给人带来乐观的希望。
这个特点,在后来美国最黑暗的年代(大萧条时期),给全美国带来希望。
另外罗斯福还笃信一点,就像我们孟子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这种种打击,都被他视为是上帝的考验,在考验他能否扛起“天下大任”。
1921这一年,希特勒不再迷茫了,他拼劲全力投入到扩大工人党的工作中,要拯救全德国。
同一年,罗斯福的肩上也扛起了人生的重大挫折,肉体和精神的摧残,虽让他短暂崩溃,但从没打败过他。
甚至让罗斯福,以比过去更大的乐观和希望,来拯救全美国。
这是系列第六期,没看过前几期的朋友可以去下面链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