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为什么大跌?
因为没有信心。
那为市场为什么没有信心?
因为,看不到方向。
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有很多朋友在问我,对于股市是怎么看的,还有没有一些什么好的建议。
我私底下的看法基本上就是图上的那样。
从屁股的层面,我毫无疑问支持现在进行大规模的放水,用强力货币政策来刺激金融市场。
从理性的层面来讲,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固然是一个选择,因为再不进行刺激,很多正常的经济链条就会撑不下去而被打断,但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种短期的货币刺激未必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因为货币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当下的困境。
再贪婪的投机者,再扔出自己的真金白银之前,其实都会掂量着三个字,那就是:
确定性。
不管这种确定性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至少在投资者本人的角度而言,必然是相信自己掌握了某种程度的确定性,他才有可能把钱花出去,以追逐更高的回报。
没有人愿意在看不到任何回报可能性的情况下去挥霍自己的真金白银。
当前市场的投资者之所以迷失了方向,丢失的信心,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很大的疑问:
那就是我们国家在过去两年所实行的防疫政策就和防疫体系究竟还能够坚持多久?
观察最近整个互联网上的各种消息,我特别明显的感受就是敌对势力一直在用大量的机器人账号向普通民众散播已经执行了两年的动态清零政策是不可持续的,早晚是要破防的,最终一定是走向共存的。
不管是微博,还是知乎,还是微信公众号,大量的三无小号都在高频地散播这样的消息。
而在上海疫情爆发的初期,我也很清晰地记得,当时在各种渠道都有人在“假传圣旨”,在故作神秘地散播一种似乎是国家特意授权上海去进行某种所谓的“开放”和“共存”试点的消息。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典型的舆论战攻势,发起这样大规模的舆论攻势,把各种似是而非的假消息在普通人之中大规模传播,客观上已经造成了很多人在思想上的松懈和动摇。
普通人之所以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深入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也不具备对长远趋势的正确把握,更不懂得在长远优势和短期得失之间进行明确的取舍。
一旦我们的敌人成功地在人群中构建起一种病毒不可战胜的这样一种思想钢印,那么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然而然就会抵触当下的动态清零政策,会认为我们的所有努力都会在未来被证明是徒劳无用的。
人之所以为某样东西努力,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一样东西:希望。
没有人可以在脑海里已经构筑了一道绝望之墙的情况下还100%地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上,这是人性,更是我们不得不去考虑的事。
进一步讲,如果这种认知壁垒和思想钢印,被烙印在某些关键部门关键位置的负责人脑海里,那么带来的后果只会更加严重,因为他们一旦中了这种思想上的“病毒”就不会再100%忠诚地执行国家已经确定的方针和路线,而是百般消极地把所有应该被严格执行的措施当作一种应付。
一个高效的防疫体系,不仅要考虑病毒的弱点,更要考虑人作为一种生物自身所存在的弱点。
只要是人,就会有松懈,就会有疲惫,毕竟某种愚蠢的两足生物总是在得不到时痛苦,而在得到之后又厌倦。
有一句老话说得很好,人在没有吃饱之前只有一个烦恼,但在吃饱之后会有无数个烦恼。
同理,人在没有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之前只有一个烦恼,而在被保护得太好之后,会滋生无数个不满。
在武汉疫情之初,我们虽然很彷徨很迷惑,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整个国家上下都只考虑一件事,那就是怎么在这种未知病毒的影响之下尽最大的可能来争取活下去的机会。
当时,为了争取到这个机会,我们愿意付出很多东西,愿意牺牲很多东西。
而这一点恰恰是两年之后,整个社会在不断丢失的。
至少在对某个国际一线大城市的疫情处理上面,相比于两年前少了一分果断和雷厉风行,而多了一分犹豫和瞻前顾后,我是这样觉得的。
立足于全局,当下和未来,我的判断,是一个大乱之世,大争之世,在乱世之下,举棋不定和裹足不前是最大的大忌,只会白白地浪费我们在过去两年积累的优势。
不管做什么,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这不是战略定力的问题,我们都觉得双方在比拼战略定力,连俄乌战争都不为所动,但是很多人没有看到,我们的敌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固守战略定力的问题,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各种动作一刻都没消停过。
2003年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时候,我国爆发了非典,俄乌战争一开打,我们这边就疫情四起。
我为什么写《百年变局(1):建立一支常备性大规模机动防疫力量,迫在眉睫》,正是因为我觉得我们不能再固守过去两年的被动防疫。
面对传播能力越来越变态的病毒变种,我们必须有常态化的大规模常备战疫力量来增援和接管陷入疫情困境的城市。
当有这么一种力量之后,对内,可以威慑任何试图阳奉阴违不执行既定路线的当地防疫主管部门,如果不能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肩上任务,那么随时可以一整个部门从上到下被接管和替换掉。
中国缺很多东西,但唯一不缺的,是想吃皇粮的人。
对外,这种常态化的防疫力量更是一种赤裸裸的宣示,动态清零,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政策,更是以后坚定不移的路线,任何试图挑战我们决心和意志的人,最好趁早死了这条心。
从一开始走清零这条路,我们就应该明白,这是一条通往必胜,但是没有任何退路的路。
如同金融市场一样,不管盈利多少次,不管多少倍,要亏光,只需要一次100%。
一旦退缩,不仅意味着我们此前所作的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更意味着,我们的下场,不是输掉一次竞争,而是我们整个国家和种族,会像当年的印第安人一样,从基因层面被淘汰殆尽,然后十不余一地在保留地里像动物一样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