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1, 2023

全球人才“来”中,还差什么?

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走过去,你可以融化在那蓝天里,一直走不要朝两边看,明白吗?杜丘。快,去吧!”

全球人才“来”中,还差什么?

这是一段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经典台词,出自日本电影《追捕》。主角杜丘的高领风衣与蛤蟆镜,曾经在全中国掀起模仿热潮,主演高仓健也一举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日本影星之一。

事实上,高仓健不管是在世界范围,还是日本范围都不能算是一线的明星,《追捕》也算不上是那个年代最好的电影,连当年日本票房前十都没有进入。但在中国却取得了超出自身成就的“知名度”。

这个“知名度”的取得应该说有个人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大时代的趋势。《追捕》是改革开放后登陆中国的第一部外国电影。在精神世界比较贫乏的80年代,带给中国观众不小的冲击和期待。
当时中国总人口是十亿,有将近80%的人看过这部电影,实际观看的总人数达到了8亿。

《追捕》在中国上映之时,中日正处于一个即将到来的蜜月期,1979年中日友好条约签订,以《追捕》为代表的日本电影大规模进入中国,正是这些电影,为战后中国人对日本的正面形象奠定了基础。

全球人才“来”中,还差什么?

四十多年后,又一个新的名字刷爆了舆论场——“谷爱凌”。中美混血的谷爱凌2003年出生于美国,成长于美国,3岁开始就接触了滑雪,4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由穿行在针叶林之间,8岁成了太浩湖地区的专业滑雪队唯一的女孩,9岁夺得全美少年组冠军,13岁第一次参加成人项目就拿了第一,14岁囊括9个全美冠军在内的50多个冠军,15岁时登上国际雪联年度积分榜榜首,16岁时,她的奖牌已达50多项…
而在世界最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也不负众望,在2月18日又拿一金后,已经成功为中国拿下两金一银三面奖牌。

全球人才“来”中,还差什么?

虽然在滑雪领域取得了世界最顶级的荣誉,但滑雪本身相对其他很多运动是一个相对比较小众的运动领域。不信的话,想一下:不管是篮球、足球、跑步,总是能说出几个顶级运动员的名字。但是滑雪领域除了谷爱凌,大众还能叫出哪一个运动员的名字么?

谷爱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火爆的体育明星之一,更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青年的标杆榜样,在时尚圈、学术圈、甚至育儿圈都成为“顶流”。

谷爱凌一口气拿下了了包括京东、安踏、中国移动、瑞幸咖啡、元气森林等超20个品牌合作。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或者可以从本次北京冬奥会的主题中窥见一二。
本次北京冬奥会的主题是“一起向未来”。和零八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相比有了一些趋势的变化。

如果说在08年的时候,中国体现的是希望融入世界主流秩序的渴望,而22年冬奥会能看到中国希望能够逐步从参与到引领未来世界秩序的趋势。

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也把“Together(更团结)”加入到了奥林匹克格言中。

全球人才“来”中,还差什么?

那么,有什么样的的体育明星,能像谷爱凌这样,既体现了“团结”(中美混血了解中美文化),又体现了“未来”(选择了中国做为人生的发展平台)。

加上自身又是如此优秀,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毫不意外,而谷爱凌未来也会像高仓健一样成为“后疫情时代”后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正面形象奠定了基础。

全球人才“来”中,还差什么?

世界真正的发展,是人才推动的
世界竞争的底色,是人才的竞争

准确说,哪个国家能更多的吸引有才能、有才华、有才艺、有才干的人才在这个国家扎根发展,哪个国家就会在大国竞争中取得优势。

那么这些顶级人才选择自身发展的平台,背后的驱动是什么呢?

一、真正顶尖的人才需要能够实现梦想的“人生梦想平台”。

对于最顶尖的这批人,金钱或许会是考虑的一部分,但追求职业发展的巅峰,才是最主要的推动力。
对于科学家,可能是全球前沿的科研项目,全球领先的顶尖设备;对于运动员,可能是能够施展抱负和聚光灯的舞台。

二、真正顶尖的人才需要能够持续保障的“社会公共服务”。

事实上这种公共服务包括更完善的生活保障、更便利的流动保障、更宽容的社会环境、更安全的法治环境。
毕竟除了诗和远方,还有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如果这些顶尖人才还需要为了就医,上学等问题绞尽脑汁,四处求人,那也算是一种极大的人才浪费。

三、真正顶尖的人才需要能够契合引领的“时代道德标准”。

不管是甚嚣尘上的环保议题,还是人类平权的政治追求,或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驱动。
道德高地,使命认同,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往往会是选择天平上的最后一个砝码,也会是他们选择的关键因素。

从08年开始,美国选择无底线的救助大而不能倒的华尔街时,“美国梦”——或者说那个曾经引领世界的“灯塔”,灯光已经渐渐暗淡了。

而2020年的疫情和大选,算是把美国最后的“遮羞布”都一把扯下。

全球人才“来”中,还差什么?

中国不仅需要的是国内成长的中国人才,而且也需要全球孵化的华裔人才,更需要全球汇聚而来的世界人才。

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全球人才“回”中,更是全球人才“来”中!

全球人才“来”中,还差什么?

而这些,需要的是中国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否成为世界共同的“未来”,
需要的是中国能否成为一个能够帮助全球顶尖人才共同实现人生价值的超级大舞台。

《学习时间》
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中方倡议,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回应时代呼唤,加强全球治理,以创新引领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迈进。
摘自
《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的致辞》

相关文章

财保研习社高端交流群

spot_img

热 门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