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业务盈利能力压力正在缓解
我们预计2022年和2023年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将维持稳健盈利能力。上述预期考虑了财险公司为维持承保纪律、增强赔付成本控制和提高费用效率采取的举措。上述有利趋势将逐渐缓解自2020年9月起实施的现行车险定价机制对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压力。
缓解车险盈利能力压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尤其是2022年) 是中国政府为控制疫情而在大中城市实行封控隔离,交通活动减少,车险理赔下降。2022年上半年大型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较去年同期也有所下降,均由赔付率下降推动(图1)。
图1:承保纪律增强以及交通活动减少改善车险承保利润率
财险公司正维持承保纪律,我们预计这将逐步改善定价充足性,并控制赔付率的进一步上升。具体而言,根据偿二代二期工程规定,若大中型车险公司车险保费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需满足附加资本要求,这将抑制激进定价和保单获取费用竞争。与此同时,多数中小型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的持续亏损促使这些公司收紧风险筛选门槛,并提高亏损业务的定价费率。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车均保费从2021年9月30日的人民2,774元小幅回升至人民币2,784元,反映了上述有利趋势。
财险公司也将受益于备件和人工成本控制的增强,同时部署相关技术缩短理赔周期,从而消除不当理赔成本。与北美和欧洲的同业相比,中国财险公司因通货膨胀带来的盈利压力较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仍然较低且大部分备件均在国内生产2022年9月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上一年同期上升了2.8%,而美国(Aaa/稳定)的增幅为8.2%。
此外,我们预计未来12-18个月财险公司的费用率将逐步下降。财险公司将继续通过技术部署提高运营效率。监管部门对保单获取费用的有力监督也将使支付给汽车经销商和销售人员的佣金费用得到严格控制。
在上述情况下,大型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盈利能力的实力仍将强于中小型保险公司(图2)。大型财险公司更强的品牌实力和更完善的服务令其在留存保单盈利较高的客户方面更具优势,同时更大规模也带来更高费用效率。为此,未来12-18个月内部分中小型财险公司可能进一步缩小其车险业务规模。
图2:大型财险公司和中小型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盈利能力仍将存在差距
由于车险承保利润率上升的同时巨灾损失从2021年河南洪灾导致的较高基数有所下降,2022年和2023年财险公司的承保利润率有望改善(图3)。根据应急管理部数据,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2022年前9个月自然灾害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 28%左右。
图3:综合成本率将从2021年的较高基数回落
保费增长仍将稳固,但业务结构调整的风险依然存在
尽管GDP总体增速放缓,我们预计新车销售的恢复和非车险业务享受的持续政策支持将支持未来12-18个月高个位数百分比的保费增长,而2022年上半年增速为9.4%。我们的基础情景假设2023年中国经济将继续扩张,但实际GDP增速将从2021年的8.4%放缓至4.0%。
政府为鼓励汽车消费推出税收优惠政策,包括自2022年5月起临时扣减车辆购置税,这对车险保费的增长具有正面影响。2022年前9个月新车销售从上半年的下降6.6%转为增长4.4%,而上半年销售下降主要由疫情影响所致。此外,现行定价机制引起的较低定价费率对保费增长的压力在过去两年中已经充分体现。
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将持续促进中国非车险业务保费的强劲增长,因为中国的保险渗透率仍较低。这一趋势将推动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并进一步增加非车险业务保费的份额,2022年上半年非车险业务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升至50%(图4)。
图4:非车险业务的增长将持续推动更多元化的业务结构
中国政府在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申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预计农业险: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受益于保费补贴的增加,以及将全国三大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扩大到多个产粮大县。
政府积极推动私人健康险的覆盖以减轻对公共医疗保险的依赖度,同时居民医疗保障意识也持续提高。我们预计地方政府牵头的短期医疗保险 (惠民保) 将维持强劲增长,这受到较低定价和覆盖面广泛的支持。在参与产品设计的同时,地方政府还提供渠道支持和激励措施以鼓励参保;例如,居民可灵活使用个人公共医疗保险账户资金购买惠民保。
经济增长放缓环境下,上述有利发展趋势有望抵消传统商业险 (例如商业财产险和工程保险) 需求疲软的影响。但随着财险公司持续向非车险业务转型,这将提高其健康险盈利能力压力和物理气候风险敞口。
惠民保因定价低而利润率较低,其强劲增长可能令财险公司利润率较高的商业健康险产品面临更高需求压力。此外,财险公司在惠民保定价调整和风险筛选方面的灵活性较低。在定价竞争仍然激烈的情况下,上述因素提高了财险公司改善健康险业务较弱的盈利能力的难度。我们预计,财险公司为缓解盈利能力压力将专注于提高承保该业务的费用效率。
尽管如此,健康险在财险业保费的占比不到15%;因此我们预计车险盈利能力的提高总体上将抵消健康险利润率承压的影响。
随着财险公司扩大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非车险业务(农险和企财险)敞口,其面临的物理气候风险也将增加。自然灾害频率和严重性上升可能会增加相关险种的盈利波动性(图5),并考验财险公司考虑持续变化的理赔模式而充分提高定价的能力。
图5:农险赔付经验较为波动
尽管再保险成本正在上升,财险公司致力于维持稳健的再保险保障,以限制自然灾害带来的净损失,这成为关键缓解因素之一。财险公司也在扩大对投保人的风险评估和损失预防服务范围,特别是洪水和台风相关损失。2020年和2021年遭受重大洪水损失后,财险公司增强巨灾风险管理的意愿强烈。
基于风险的资本状况将保持强劲
未来12-18个月,财险公司基于风险的资本状况将维持强劲,偿付能力充足率仍远高于最低监管要求(图6),这受益于较高的留存收益和不断提高的承保利润。2021年底该比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财险公司自2022年1月开始实施资本要求更为严格的偿二代二期。
图6:财险业基于风险的资本状况将保持强劲
我们认为偿二代二期的实施对保险公司的资本状况具有正面影响,因为此举将阻止激进保费增长并促进资本规划。
具体而言,由于新资本监管体制取消了大型财险公司的优惠待遇,风险资本要求不再随保费增长而降低。我们预计此举将削弱财险公司激进规模扩张的意愿。与此同时,新资本监管体制提高了保证保险的风险资本要求,由于疫情封控期间违约率上升,2020年和2022年上半年保证保险损失较高。这可能促使财险公司控制保证保险敞口增长,并减少经济震荡可能引起的资本侵蚀风险。
此外,每年滚动编制未来三年的资本规划的要求将加强财险公司制定业务战略和投资配置时纳入资本消耗的考虑。资本缓冲较弱的财险公司将更积极地通过收益留存和发行资本工具来补充资本,以支持预期业务增长。
尽管财险公司的物理气候风险敞口不断上升,但自然灾害引发的资本侵蚀风险仍然较低。截至2021年底,多数受评财险公司在250年一遇地震事件中的巨灾净敞口占股东权益的比例依然低于 10%。尽管有稳健再保险保障措施,但中国巨灾易发地区的保险渗透率仍然较低,例如,2021年河南洪灾的经济损失中由财险公司覆盖的仅占10%左右。
高风险资产之间的配置调整将确保投资风险的稳定
未来12-18个月财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将保持稳定。财险公司正在减少相对于其股本规模(图7)的非标投资敞口,这将减少相关资产违约可能带来的资本侵蚀风险。尽管如此,财险公司权益类投资敞口上升将带来更高市场风险(图8)。
图7:非标资产配置所产生的资本侵蚀风险下降
财险公司将进一减少相对其资本规模持有的流动性较低的非标资产(信托计划和债权投资计划等)敞口。这一预期反映了相关资产供应趋紧,尤其是由优质基础项目支持且结构简单的资产。在目前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上述资产的收益率也有所下降。四大财险公司中,另类投资在总投资资产中的占比从2020年底的19.8%降至2021年底的17.6%。
图8:财险公司减少非标投资,增加权益类投资配置
但财险公司为提高收益正在扩大权益类投资敞口,这令其盈利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更为敏感。大型财险公司2022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低于上一年同期,部分原因是A股市场表现欠佳。
由于财险公司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敞口维持在较低水平,尽管房地产业持续疲软,我们预计潜在投资损失相对财险公司的资本规模而言较小。与寿险公司相比,财险公司的负债期限相对较短,因此对投资期限较长的房地产相关项目来匹配理赔负债的意愿较低。
—END—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