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过去一向严监管的领域力度都有所放松。
在经济层面,一段时间以来,监管一向在乎的是去杠杆、化解系统风险。然而,最近接连出现了金融(特别是证券)支持房地产、7000亿国债等放松监管,甚至刺激性的措施。
在社会层面,放松的领域,大家懂得都懂,老何就不细说了。
总之,最近这段时间,一些领域的转弯速度和力度非常大。想必大家都有些懵。
老实说,调控和治理都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哪怕在疫情到来之前,一些措施的决策和执行,都有非常深刻的考量。疫情到来之后,相关的变量和影响因素就更多了。
也因此,对读者们在留言区就相关问题的提问,老何基本都没有回复,毕竟这事说来太过话长。今天,老何便用这篇专文回答各位读者们的疑问。
要提放松,自然要先讲过去为何会强监管。
疫情之前,强监管主要体现在经济金融领域。
这其中的缘由非常简单: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也造就了债务和风险。如果不主动化解,而是继续维持和扩张,这些风险会在未来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
疫情发生后的初期,外国由于体制原因,没有能力在社会领域强监管扑灭疫情。面对由此导致的生产/供应下跌,他们只好通过印钱/放水拉动增长。
我们则反其道而行之,一边尽力稳住货币供应,一边强力防控。
这一方面源于初期病毒的特征,以及我们体制的无限责任和监管能力,另一方面也源于国际经济和博弈上的考量:
外部生产能力下跌的背景下,我们如果能快速管控、恢复生产,必将成为少数,甚至仅有的产品供应者,这会给我们带来大量的经济和博弈利益。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我们的这一计划也确实达到了预期。当年,我们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出超国,一些长期存在的外部挑战也显得风平浪静。
再然后,伴随着过度印钱导致的水漫金山/通货膨胀,诸多国家开始了加息。这虽然有助于缓解通胀,但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降低。
此时,我们再次反其道而行之,开始了需求层面的刺激。这样,在普遍需求下跌的大环境下,我们仍然能成为为数不多的主要需求方,进而争取经济和博弈利益。
这便有了经济层面监管力度的略微放松,以及已经和即将到来的些许刺激措施。
能如此灵活地运用宏观工具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被动地被他国经济政策牵着鼻子走,这一切,都得益于体系卓越的管理能力,和我们所有人的大局观、纪律性。
另一方面,伴随着大毛在冲突中的拉胯,G20会议上,诸多“朋友”都将大毛作为筹码卖给了老美,换取了自己需要的利益。
在此背景下,老美在短期内需要集中精力消化大毛,无暇折腾其他人。这便给了我们短期内喘口气的机遇。
双重原因之下,便有了进一步的放松,以及东南亚、中亚、中东的多地胜利凯旋。
短期看,局面似乎确实好转了,大家信心也确实恢复了一些。
但……这仍然是在原有的经济基础上做修补。
本质上,现有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仍然没有飞跃性的变革,下行期也远未到达谷底。这也意味着,增量稀薄、风险积累的局面仍然没有彻底改变。
这种背景下,外部饥不择食的老美在消化完大毛和欧洲后,也必然会继续将矛头指向体量足够收割的地方;内部那些已经存在的风险,也仍然需要进一步化解。
游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