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1, 2023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扩大内需,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1998年,而真正被作为国策长期推动大概是2008年之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特别是我国干刚刚起步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因为外需急剧收缩,提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了经济增长。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2008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出台以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为主要内容的一揽子计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4W亿计划,稳定了市场预期,使经济迅速触底反弹。

那么在2022年底,国家再次提出“扩大内需”,并且为扩大内需制定了“行动纲要”,那么,

这次扩大内需和前两次政策能有什么不同?

这次扩大内需能对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帮助?

这次扩大内需主要途径实施方案又是什么?

这次扩大内需真正的收益群体又会是谁呢?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11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署名文章《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可以看到,昨天发布的这个政策并不是突如其来的。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应该说和二十大报告反复提及的高质量发展,是一脉相承的。那么今天,我们先一起学习一下这个战略都讲了什么,在分析分析可能收益的版块和群体。

先看看主要内容。

规划背景,重大意义,机遇和挑战,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都写得挺清楚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看原文。

我们从第六部分:发展目标开始。

在发展目标中提出了未来十五年和未来五年的不同目标

未来十五年的目标是:

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改革对内需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高标准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国内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而未来五年的目标则更为具体:

——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

——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

——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

——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对比十五年目标和五年目标,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长期来看“四个现代化”的真正实现更为重要,那么中期来看“完善分配格局”的改革则更为迫切。

再看看具体实施路径。路径就比较多了,简单把提纲复制下,让小伙伴们看一下。在快速浏览提纲的时候,圆方也会把里面个人认为值得关注的也额外备注一下。

(因为内容比较多,没耐心读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到下面总结的的部分)

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

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增加普惠托育供给,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托育服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鼓励发展家庭管家等高端家政服务。)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范发展汽车、动力电池、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行业。)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完善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制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持续改善县级医院设施条件,加快补齐教育资源短板,提升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水平)

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完善以县级物流节点为核心、乡镇服务站点为骨架、村级末端网点为延伸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设施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的巨大内需潜力。健全区际利益补偿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

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化区域产业产能布局。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分工协作格局。优化石化化工、钢铁等重要基础性产业规划布局,严格控制建设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培育专业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

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

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推动公共资源由主要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主要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加快建立公平统一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市场监管事权,构建跨区域市场监管机制,有效防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加强县域商业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商业体系。)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

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对于电力、油气等行业中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服务领域,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宽上下游竞争相对充分服务业准入门槛。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持续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国有产权交易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产权确权和保护制度)

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除了这些具体措施以外,还着重写了推动共同富裕,以及提升安全保障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下面这些。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

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

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

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读完整个纲要,应该说。一下子脑子是有点懵的。因为怎么说呢,会感觉各行各业都有涉及,有一种面面俱到,又抓不到重点的样子。这也正常,因为本来消费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消费本身就是涵盖方方面面的。

那么在这么多领域,这么多目标下。我们能读懂什么?

第一,如何理解“扩大内需”纲要。

前几天有段子说,“不用鼓励消费,但凡有钱,我肯定就主动消费了”。是的,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消费主要取决于兜里有没有钱。所以这篇文章不是“消费纲要”,而是“内需纲要”。也就是告诉大家“国家准备去哪里花钱”

不光是对于一个国家, 对于一个家庭,如何赚钱当然很重要,但是如何花钱有时候更重要。如何赚钱代表了世界怎么认知你,而如何花钱代表了你怎么认知世界。你把钱拿去吃喝嫖赌抽,那么钱最终会伤害你,你把钱拿去较学习,健康,给孩子教育,给家庭温暖,那么钱会提升你。对于国家也是这样

是的,在11月5日的文章美国是如何完成“内循环”的中,圆方就说:所对于一个大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实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而这个纲要,就是在向各级政府和全体人民解释:未来五年,国家打算怎么花钱,也包括为什么这么花。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第二,大概“扩大内需”是多少钱呢?

08年是4万亿,这次扩大内需大概准备投入多少钱呢?

那需要看中央政府负债的上升空间。2021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232697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137709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66992亿元,都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余额限额以内。其中,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20.3%;以上三项债务余额合计53739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7.1%

同比来看,2022年10月3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余额为31.1万亿美元,占GDP的135.22% ,2022年9月1日,日本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在达229.7%。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哪怕是未来五年,逐步达到GDP的100%。大概也有50万亿的空间。而中央政府的负债增加,往往会带来地方政府,企业端和个人段债务的下降。从而扩大“内需”的持续提升。

所以很大概率,从明年的某时起(可能在二中全会后),每年都会有10万亿左右的中央政府投资,直达地方,从而带动内需,扩大消费。而这10万亿的投资下来,应该可以保障中国每年的名义GDP增速不低于10%的水平,实际GDP应该能保持在5%以上的速度。

第三,“扩大内需”的钱主要投资到哪里呢?

在9月3日的文章下一个“资本蓄水池”会在哪里?里,圆方提到:

想要有一个好的蓄水池,大概需要有这么几个标准:

一、资本流进来之后,所带来效率的增加,可以带来整体资源产出的增加

二、资本流进来之后,所形成的利息成本,可以通过提价把成本转移出去

三、资本流进来之后,会沉淀在中国大地,很难轻易地通过金融逃离出去

四、资本流进来之后,所带来的赚钱效应,可以吸引后续源源不断的投资

五、资本流进来之后,会去雇佣的劳动力,让最普通的劳动者能提升收入

而从今天的这个《纲要》中,基本上验证了圆方的判断。答案应该是,“广阔天地,大有所为”,绝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应该会聚焦在县域经济中。

通过对于对于县一级的“科教文卫”的投资,加上打通物流渠道,从而让县域有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消费市场,从而让一部分城里的人回到县里就业生活。

同时通过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让一部分农村的居民来到县城,过上城镇化的生活。

这次“扩大内需”谁受益?

简单说,《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出台,基本预示着未来五年,在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中国将勇敢的站出来,以强大的内需带领世界经济不至于堕入泥潭。

而那个时候,或许圆方今年三月份的“中国棒小伙”如何迎娶“资本美娇娘”的预言就可以成真了,虽然整整晚了一年……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留下一个答复

相关文章

财保研习社高端交流群

spot_img

热 门 文 章